乌拉草三首(其一)

草名乌拉古无传,近与村农用最便。

露重芒鞋侵晓去,霜凝葛屦觉春还。

山中踟躅名称异,王不留行义可捐。

几处芊眠平野绿,拟随谢屐到峰巅。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乌拉草在乡村农耕中的重要性以及其生长环境的自然之美。开篇“草名乌拉古无传”,以一种略带神秘的口吻引出乌拉草,暗示其虽不为众人所熟知,却在特定环境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近与村农用最便”点明乌拉草在农业活动中的实用价值。

接着,“露重芒鞋侵晓去,霜凝葛屦觉春还”两句,通过晨露和霜冻的细节描写,生动展现了乌拉草生长于清晨与夜晚的景象,同时暗示了农人在这样的环境下劳作的艰辛与坚持。这里运用了对比手法,将露水与霜冻分别对应早晨与傍晚,形象地描绘了一天中不同时间乌拉草的状态,也暗含了农人早出晚归的辛勤。

“山中踟躅名称异,王不留行义可捐”两句,进一步揭示了乌拉草在自然环境中的独特地位。乌拉草不仅是一种植物,其名称“山中踟躅”暗示其在山林间生长,而“王不留行义可捐”则可能是在借喻乌拉草的某种特性或用途,表达其对农事或生活有着不可替代的价值。

最后,“几处芊眠平野绿,拟随谢屐到峰巅”描绘了乌拉草覆盖的广阔绿色平原,以及诗人渴望探索更高远世界的愿望。这里的“芊眠”形容草木茂盛,与“平野绿”相呼应,营造出一幅生机勃勃的田园风光图。而“拟随谢屐到峰巅”则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向往与追求,同时也暗含了一种超越日常生活的精神寄托。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乌拉草及其生长环境的细腻描绘,不仅展现了自然界的美丽与和谐,也蕴含了对劳动人民辛勤付出的赞美以及对自然之美的向往与追求。

收录诗词(501)

金朝觐(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乌拉草三首(其二)

白岳灵葩属贡参,寻常弱草亦堪吟。

生当夏雨宜河畔,捣向秋风入夜砧。

翻笑倾葵空自卫,更如挟纩可人心。

缘随野老同行止,未必跫然喜足音。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乌拉草三首(其三)

地名乌拉又名鞋,兹草称之义转谐。

物产蕃滋仍土俗,春风披拂满江涯。

安排不去尘中驻,冷暖还将足下偕。

试问三千珠履客,可能解屦到当阶。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佳]韵

拟答乌拉草问即依元韵

观风懒作探花使,辱在刍荛访异材。

冀北群空多骨相,江南春信只梅开。

品题不薄茅檐陋,采取能将卉圃该。

见否何劳重讯问,而今杖策自田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与金黻珽书题后

相忆不相亲,天涯作比邻。

关山萦旅梦,风雨切怀人。

幸有囊中句,羞无席上珍。

何堪知己赠,恐我误青巾。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