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人捧露盘.丙午钱塘

湿苔青,妖血碧,坏垣红。怕精灵、来往相逢。

荒烟瓦砾,宝钗零乱隐鸾龙。

吴峰越巘,翠颦锁、苦为谁容。

浮屠换、昭阳殿,僧磬改、景阳钟。兴亡事、泪老金铜。

骊山废尽,更无宫女说元宗。

角声起,海涛落,满眼秋风。

形式: 词牌: 金人捧露盘

翻译

湿润的苔藓呈现青色,妖艳的鲜血映碧绿,破败的墙垣染成红色。我担心精灵会来来往往地出现。
荒凉的烟雾中,瓦砾散落,宝钗残缺,龙凤图案隐藏其中。
吴地的山峰和越地的山峦,翠绿的山色愁眉紧锁,不知是为了谁而保持这样的姿态。
佛塔取代了昔日的昭阳殿,僧人的木鱼声代替了景阳钟的报时。历史的兴衰让铜像上的泪水都已干涸。
骊山的宫殿已经荒废,再没有宫女能讲述关于元宗的故事。
号角声响起,海浪落下,满目所见皆是秋风。

注释

湿苔:湿润的苔藓。
妖血:形容鲜艳的血色。
坏垣:破败的墙垣。
精灵:神话中的神灵或精灵。
荒烟瓦砾:荒凉的烟雾和破碎的瓦砾。
宝钗:古代女子头饰,这里指贵重的钗子。
翠颦:形容山色如黛,愁眉紧锁。
昭阳殿:古代宫殿名,此处象征皇权。
僧磬:僧人敲击的木鱼。
元宗:历史上某个皇帝的庙号。
角声:古代战争中的号角声。
秋风:象征着凄凉和变迁。

鉴赏

这首词以湿苔、妖血、坏垣等意象描绘了一幅破败荒凉的画面,暗示了历史的沧桑和变迁。"怕精灵、来往相逢"流露出对过往繁华的怀念与对当下凄凉的畏惧。"荒烟瓦砾,宝钗零乱隐鸾龙"进一步渲染了宫殿的荒芜,昔日的奢华已不复存在。

"吴峰越巘,翠颦锁、苦为谁容"借山水之色,表达物是人非的哀愁,暗示着自然景色也在感叹人事的变迁。"浮屠换、昭阳殿,僧磬改、景阳钟"则直接写出了宫殿被佛寺取代,钟声代替了宫廷音乐,象征着王朝的更迭。

"兴亡事、泪老金铜"表达了对历史兴衰的感慨,"骊山废尽,更无宫女说元宗"以骊山的历史遗迹,寓言唐玄宗的悲剧,令人深思。最后,"角声起,海涛落,满眼秋风"以悲壮的角声和海涛声,以及秋风的萧瑟,收束全词,给人留下深深的沉思和历史的苍凉感。罗志仁的这首《金人捧露盘·丙午钱塘》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南宋末年的历史变迁和个人的哀思。

收录诗词(19)

罗志仁(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菩萨蛮慢

晓莺催起。问当年秀色,为谁料理。

怅别后、屏掩吴山,便楼燕月寒,鬓蝉云委。

锦字无凭,付银烛、尽烧千纸。

对寒泓静碧,又把去鸿,往恨都洗。桃花自贪结子。

道东风有意,吹送流水。

谩记得当日、心嫁卿卿,是日暮天寒,翠袖堪倚。

扇月乘鸾,尽梦隔、婵娟千里。

到嗔人、从今不信,画檐鹊喜。

形式: 词牌: 菩萨蛮慢

虞美人.净慈尼

君王曾惜如花面。往事多恩怨。霓裳和泪换袈裟。

又送鸾舆北去、听琵琶。当年未削青螺髻。

知是归期未。天花丈室万缘空。

结绮临春何处、泪痕中。

形式: 词牌: 虞美人

霓裳中序第一.四圣观

来鸿又去燕。看罢江潮收画扇。湖曲雕阑倚倦。

正船过西陵,快篙如箭。凌波不见。

但陌花、遗曲凄怨。孤山路,晚蒲病柳,淡绿锁深院。

谁恨。五云深处宫殿。记旧日、曾游翠辇。

青红如写便面。下鹄池荒,放鹤人远。粉墙随岸转。

漏碧瓦、残阳一线。蓬莱梦,人间那信,坐看海涛浅。

形式: 词牌: 霓裳中序第一

冷吸蝉吭露,清摇鹤背霜。

形式: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