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校理梁同年子辅守彭门

众万欣有托,我兴渺无依。

轲雄去则久,道论何其衰。

味薄成抱恶,时趋化心低。

岂谓杳莽中,有子相嬉嬉。

君乃柏下苓,我乃松间丝。

河关两值遇,绸缪竟天姿。

直我我即敬,晓我我自思。

如何万里舟,忽去不可维。

频变觉情易,人远中自移。

持杯动孤影,秋风又凄其。

去日悬几许,重来傍衰迟。

浑浑皓首交,愿言固来兹。

形式: 古风

翻译

众人皆有所依托,我的兴致却无所凭借。
英雄人物离去已久,道义之论为何如此衰微。
世态炎凉使我心生厌恶,时势变迁使人心境低落。
没想到在这迷茫之中,还有你欢快地相伴。
你如同柏树下的灵芝,我则是松林间的细丝。
我们在黄河边和关隘相遇,相互依恋的情感绵延不断。
你真诚待我,我自然会深思;你的离去让我震惊。
为何这万里航船,忽然消失无法挽留。
频繁的变化让人情感易变,人虽远离,思念却在心中迁移。
举杯独酌,秋风又带来凄凉。
离别已过去多久,重逢时你已衰老。
我们白头偕老的愿望,始终如一,希望如此。

注释

欣:欢喜, 快乐。
渺:微小, 茫茫然。
轲雄:指英雄人物。
衰:衰弱, 衰败。
杳莽:迷茫, 遥远。
柏下苓:比喻高尚的人。
松间丝:比喻自己或对方。
绸缪:紧密相连, 深厚的感情。
维:挽留, 控制。
频变:频繁变化。
浑浑:糊涂, 不明事理。
愿言:愿望, 希望。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员兴宗所作,名为《送校理梁同年子辅守彭门》。诗中表达了对远去亲友的思念和不舍,以及对友情深厚而持久的祝愿。

众万欣有托,开篇便设立了一种依恋之情,"我兴渺无依"则显示出一种失去了依靠的心境。接着“轲雄去则久”表达了时间的流逝和人事的变迁,而“道论何其衰”则是在感叹世事的凋零。

味薄成抱恶,时趋化心低,这两句描绘出一种淡漠的人生态度和内心的沮丧。然而随后的"岂谓杳莽中,有子相嬉嬉"却又转而表达了一种对亲密关系的肯定和美好。

君乃柏下苓,我的乃松间丝,这两句用比喻表明了彼此之间深厚的情谊,就如同树木与藤萝缠绕在一起。河关两值遇,绸缪竟天姿,则是对这份缘分的赞美,如同自然界中最和谐的景象。

直我我即敬,晓我我自思,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友情的尊重和内心的反省。然而随后的"如何万里舟,忽去不可维"又转而表现出一种对于远离的无奈和不舍。

频变觉情易,人远中自移,这两句则是对人情冷暖和人与人之间关系变化的感慨。而持杯动孤影,秋风又凄其,则是在描绘一种孤独的场景,以及随之而来的凄凉感受。

最后的"去日悬几许,重来傍衰迟。浑浑皓首交,愿言固来兹"则是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对于未来相聚机会的期待和祝愿。

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情感表达和生动的自然景象,将友情的深厚与人生的无常融合在一起,展现了诗人的情感世界和艺术造诣。

收录诗词(159)

员兴宗(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哭友人故校书王君夷仲

天台插天天一色,先生乃在山之侧。

拥书万卷日逍遥,户外绝无尘土客。

自迹诗书分战场,垂垂六甲皆科郎。

治言说尽万物理,亦有苦语原天荒。

保宁之军愤苛取,大夫回回军吏苦。

公来约束仗忠信,健儿三千胆如鼠。

倦游俯仰栖瀛洲,吏非散仙矧肯留。

金门间作林下语,对之使我销百忧。

人皆病心公病膝,归卧轻舟江月夕。

君不见书剑只今谁访君,灵鹫萧萧墓三尺。

形式: 古风

哭待制许先生

平生一灵台,机智得深屏。

出使星移天,归朝月生岭。

上书肺肝露,不事颊舌逞。

事状严历历,九原忽苏醒。

形式: 古风

挽二叔通直

知公经术富,少小足奇尚。

堂堂兰茁芽,愿言契新赏。

萧条度风霜,汴西鞍马上。

暂行几羊肠,世路蛛自网。

绿衣一秋荷,而能脱尘鞅。

圣言得微奥,理明词亦畅。

有文不带酸,馀味甚熊掌。

其中殆天全,识解自超旷。

事佛当晚年,精神著内朗。

禅谈水月澄,逸韵天风爽。

我昔尚童子,门戟过双敞。

而公见之喜,单辞幸相广。

励我多苦心,寒庖对珍享。

山花草然然,胡为岁月往。

瑞兰期远插,庶以慰黄壤。

形式: 古风

挽喻夫人

太丘落日东郊昏,兰风桂露啼幽痕。

年周九十笑语温,冲头雪矣花仍存。

仙裾拂拂始倚门,扶挟何必烦诸孙。

二雏前起慰心魂,喻宗老人五院尊。

众口咽矣遍地恩,柔则之馀六四坤。

形式: 古风 押[元]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