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茵蔯花》由明代末年至清代初期的诗人彭孙贻所作。诗中描绘了幽溪边十年精心培育的茵蔯花盛开的景象,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花朵的美丽与香气。
首句“十年种药满幽溪”,点明了时间与地点,十年的辛勤耕耘,使得幽静的溪边布满了茵蔯花。接着,“花吐因陈万紫齐”一句,生动地描绘了花朵竞相开放的壮观景象,如同万紫千红的画卷展开,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淡过红绵初濯雨,香随燕粉不沾泥”两句,进一步刻画了花朵的特质。雨后的花朵仿佛被轻柔的红棉洗涤过,显得更加清新淡雅;而其香气则随风飘散,即使落在燕子的翅膀上,也未沾染泥土的尘埃,展现出花朵高洁脱俗的品质。
“风疏积气重楼转,暖入丹房寸黍低”两句,通过自然界的微风和温暖,表现了花朵在环境中生长的状态。微风吹拂,使得空气中的水分聚集,仿佛重楼旋转;温暖的阳光照耀下,花朵似乎在丹房中轻轻摇曳,寸黍之高,都显得格外娇嫩。
最后,“自笑胸中多傀儡,枚生七发在芳畦”两句,诗人以自嘲的方式表达了对自身情感的反思。他笑自己心中充满着各种纷扰与琐事(傀儡),却能在芳草萋萋的园地中找到内心的宁静与美好,如同枚乘在《七发》中所描述的那样,享受着大自然带来的愉悦与灵感。
整首诗通过对茵蔯花的细腻描绘,不仅展现了自然界的生命力与美丽,也反映了诗人对生活态度的思考与追求,以及在喧嚣世界中寻找心灵平静的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