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孟夏二十八日三兄嘉经归葬东淘

二兄呼五弟,荷锄随我发。

尔我将老死,应收三弟骨。

行行见废墟,荆棘何翳郁。

饥鸢啄狸骼,野蔓牵人膝。

二十八年来,始有家人迹。

朽榇在何处,形骸杂土木。

肢体拾容易,砂砾乱爪脊。

拨剔到天暝,全躯乃无缺。

呜呼甲申岁,兄祸生仓卒。

身饱强横手,命尽少壮日。

官长来相视,行路色惨戚。

磊磊仇人头,指日白刃割。

哀笳忽四起,铁骑来万匹。

野积战士尸,城流杀人血。

群凶出狱门,亦各操鈇钺。

依倚猛虎区,见者咸竦栗。

饮恨归去来,待时卧蓬荜。

次男名瑶琴,襁褓兄爱惜。

众谋立为嗣,此支庶不歇。

四岁离所生,命仰伯母活。

不悟大人心,怜女不怜侄。

绮襦拥外孙,儿也足无袜。

弱肤受风霜,氋发丛虮虱。惫极走还归。

持抱生母泣。我时实贫窘,寸心与谁说。

今年儿齿壮,摧残膺疢疾。

媒妁不议婚,徭役长被责。

敢望吾宗大,仍愁兄祀绝。

冤魂久飘零,今日就窀穸。

薆薆乡树近,沃沃水茭碧。

死者抱痛眠,生者吞声哭。

报仇事已矣,斜阳遍阡陌。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是明朝末年清初诗人吴嘉纪的《辛亥孟夏二十八日三兄嘉经归葬东淘》,表达了对亡兄的深切怀念和家族命运的感慨。诗中描述了兄弟二人一同劳作的情景,以及战乱后的荒凉景象,兄长不幸早逝,尸体被弃置,家人悲痛欲绝。诗中提及幼子瑶琴的艰辛生活,兄长的遗孤备受冷落,诗人内心充满无奈和忧虑,期待报仇雪恨但又深知困难重重。最后,诗人描绘了送葬场景,乡间景色与哀伤气氛形成鲜明对比,表达了对亡者的深深哀悼和对未来生活的迷茫。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质朴,展现了那个时代的动荡和个人的悲剧命运。

收录诗词(45)

吴嘉纪(明末清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江苏东台人(清代属于扬州府泰州)。出生盐民,少时多病,明末诸生,入清不仕,隐居泰州安丰盐场。工于诗,其诗法孟郊﹑贾岛,语言简朴通俗,内容多反映百姓贫苦,以“盐场今乐府”诗闻名于世,得周亮工、王士禛赏识,著有《陋轩诗集》,共收入诗歌1265首。上海古籍出版社有《诗笺校》本

  • 字:宾贤
  • 号:野人
  • 生卒年:1618年-1684年

相关古诗词

送江健六之长洲钱塘

长歌去路遥,遥遥去何处,枫桥与断桥。

两岸梅花五更月,布帆吹去风翛翛。

啸傲山水前,岂遂称豪贤。

豪贤举动笑腐儒,饮酒纵博胆气粗。

朝出赴急难,夜归提头颅。

一旦功成不受报,有时义在仍捐躯。

不然潜生至老死,结屋种树临江湖。

雨晴放艇随渔父,客散分餐饲鹤雏。

君不见吴要离,宋林逋。

形式: 古风

吴苍远邀过野竹居

老叟卖茶处,麦田飞野鸡。

篱边江岫近,屋后竹林低。

过雨阴如水,闻雷笋出泥。

山泉煎欲熟,入座听莺啼。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齐]韵

舟中寄怀吴去疑

不见江南人,遥望江南云。

后云气光晶,前云行逡巡。

逡巡行复止,依依如恋群。

物态有如此,余益思故人。

夕风吹浦溆,野色迷我津。

凫鹥各有类,孤舟欲谁亲。

唯有枫林下,潮声渐渐闻。

形式: 古风

寄答席允叔

淮濆海浦路迢遥,记得兰舟系板桥。

多少离忧人不见,鸠鸣桑柘雨潇潇。

形式: 七言绝句 押[萧]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