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偶出耽清赏,巾车趁雪还。
溪痕迷野渡,日色辨前山。
斜径孤樵晚,高枝并鸟闲。
欲投烟际宿,荆户未昏关。
这首清代诗人李宪噩的《雪后,归南村道中作》描绘了一幅宁静而清冷的冬日归乡图景。首句“偶出耽清赏”,表达了诗人偶然间被雪景吸引,沉醉于清幽之美的心情。接着,“巾车趁雪还”写他乘着雪后的洁净,驾车踏上归途。
“溪痕迷野渡”描绘了溪流在雪后显得模糊不清,增添了道路的神秘感,而“日色辨前山”则暗示了天色渐暗,只能依靠阳光勉强辨别前方的山峦。这两句展现了冬季傍晚的寂静和自然景色的朦胧美。
“斜径孤樵晚”进一步刻画了孤独的樵夫在倾斜的小路上劳作,直至傍晚时分,显示出农村生活的艰辛与宁静。而“高枝并鸟闲”则以鸟儿在高树枝头悠闲地栖息,反衬出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最后两句“欲投烟际宿,荆户未昏关”表达了诗人想要在炊烟袅袅的农舍投宿,但天色尚早,柴门尚未关闭,流露出一种期待与归心似箭的情感。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雪后乡村的静谧与诗人归家的内心感受,展现出清寒而温馨的冬日景象。
不详
太白上东岭,西望牵牛角。
煌煌丛薄下,犹烂金盆月。
林际春风生,衣上晓寒薄。
羸马恋豆味,背枥不肯发。
行行村舍遥,稍稍农樵作。
天色变茫味,清气但寥廓。
长空何处声,早雁在云末。
寂寂暮村侧,劳劳行客过。
山风归犊早,檐日聚人多。
野尽粟盈室,桥成冰在河。
孤征渐未已,积雪满前阿。
薄醉冲寒跨驴出,霜木峥嵘村舍寂。
野田无物饥鸱愁,溪路冻合凿冰汲。
新诗得意正森爽,朔云压脑转昏黑。
初向驴子前头见,率然三点五点白。
不翼而飞何处来,塞空已并此身入。
北极应摇斗柄注,东宿自张箕舌吸。
侧闻玄冥气不交,此时天上亦寒栗。
研珠屑玉劳精神,被山冒岭费筋力。
上帝岂不乐无为,或言万姓乞膏泽。
下界小臣同井蛙,仰窥妄以私意测。
道旁冻叟僵欲死,且愿被褐负暄日。
柳州未远似梧州,自古诗人善旅愁。
手把流萤吟落叶,君看春半果如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