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家藏堇山庄小景图歌

四明四面山列屏,佛头螺髻咸献形。

直与扶桑接天尽,远妆近抹千里青。

堇山居士眼何小,甘倚一拳藏拙老。

赤堇原分乌喙名,岂不惭芝愧瑶草。

拙翁闻笑但低头,腐朽未许污冈丘。

秦汉因兹起封邑,敢与岩壑论春秋。

适然先世遗薄田,结屋可望山之颠。

课农乘兴即长往,安流五里归放船。

半生京宦淹南北,曾假丹青寓心目。

赐还骸骨又几年,今日山庄悬此幅。

看来不辨山与图,晴峰润墨争模糊。

溪籁松簧送繁奏,此身如在冰玉壶。

烹鲜开酿香满屋,醉眼呈书信口读。

心期粒饱秋日黄,更愿桑垂春雨绿。

庄前晓霁岚雾消,堇山桥去不断桥。

直向天童跻太白,东寻玉几攀金鳌。

沙溪庵吊深宁墓,史相大坟僧闯户。

采得灵峰方竹筇,赵陵几冢榛迷路。

探奇欲再力不胜,阖门坐听山鸟鸣。

欲示儿童假图景,回江远溯溟渤清。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由明代诗人李堂所作,名为《题家藏堇山庄小景图歌》。诗中描绘了诗人对家乡堇山的深情厚意,通过一幅小景图,将家乡的自然风光和人文历史生动地展现出来。

诗的开头以四明山的壮丽景色为背景,山峦起伏,如同屏风,佛头螺髻般矗立,远近皆是青翠之色。接着,诗人自称为“堇山居士”,感叹自己眼力有限,只能以拳头大小的视角欣赏这无边的美景。他以赤堇山的乌喙之名自嘲,表达了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

诗中提到秦汉时期,因山势险峻而建城邑,山川之美与历史的变迁相映成趣。诗人回忆起自己年轻时在京城的岁月,曾借画寄托对家乡的思念。如今,虽已年迈,但心中仍怀有对家乡的向往。

诗的后半部分,诗人描述了自己回到家乡,居住在山巅的小屋中,与农事相伴,享受着山间的宁静与自然之美。他以山泉、松树、溪流等自然元素,营造出一种清新脱俗的意境。在这样的环境中,诗人不仅品尝美食,品酒,还读书写字,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他期待秋天收获的喜悦,以及春天万物复苏的生机。

最后,诗人表达了对家乡的深厚情感,希望能在家乡的山间探寻更多的自然奇观,并通过描绘家乡的景象,让孩子们也能感受到家乡的魅力。他想象着沿着江河远溯,直至大海,以此象征对家乡的无限眷恋和对自然界的探索精神。

整首诗通过对家乡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家乡的深情厚意,以及对自然美的深刻感悟。

收录诗词(28)

李堂(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武基道中

野馆夹通津,看花驻马频。

暖风回宿麦,甘雨及残春。

雀乳群相咏,莺雏语未真。

亦知归路晚,诗景苦留人。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堇山庄杂咏(其一)

懒步出柴扉,心情与世违。

偶逢樵父语,渐觉故人稀。

窗启流萤乱,梁空乳燕归。

游仙空有梦,骸骨本来非。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微]韵

堇山庄杂咏(其二)

红叶乱纷纷,秋光到小村。

莫怜蒲柳脆,幸与菊松存。

猿狖饕山果,牛羊恋荜门。

石床凉不寐,流水激篱根。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元]韵

堇山庄杂咏(其三)

步觉行云缓,人惊白发新。

水声宜入夜,树老不禁春。

欲与山为主,还留月送宾。

终南非捷径,何处不容身。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