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鸠雨细,燕风斜。春悄谢娘家。一重帘外即天涯。何必暮云遮。
钏金寒,钗玉冷。薄醉欲成还醒。一春梳洗不簪花。孤负几韶华。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女性在春天对往昔生活的怀念和现实中的孤独感。"鸠雨细,燕风斜"写出了春日微雨和斜阳下的轻柔气氛,为全诗设定了一个淡雅凄清的基调。
"春悄谢娘家"表达了对故乡、家庭的思念之情,而"一重帘外即天涯"则透露出一种隔绝与世隔离的感觉,仿佛自己与广阔世界之间只有一层薄幕的距离,但却无法触及。
"何必暮云遮"这句表达了诗人对于现实中的隔阂和无奈的情绪。"钏金寒,钗玉冷"则是对过去华美生活的回忆,现在这些珠宝已失去了往日的光彩,只剩下冰冷。
"薄醉欲成还醒"暗示了诗人可能通过饮酒来暂时忘却烦恼,但终究无法真正逃离现实。"一春梳洗不簪花"则是对自己整理仪容但无心再去装饰的写照,反映出内心的空虚与淡漠。
最后,"孤负几韶华"表达了诗人对于青春和才华无法得到充分展现的哀愁。整首诗通过对比过去与现在,表现出了诗人对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对当前生活状态的不满和无奈。
不详
一字枕父。海盐人(今属浙江)。生卒年均不详,约宋理宗宝庆初前后在世。嘉熙中(公元1239年左右)隐于秦溪,筑小庄于溪北,植梅于屋之四檐,号曰梅屋。四壁储书数千卷,中悬白居易、苏轼二像事之
懒抟香,慵弄粉。犹带浅酲微困。
金鞍何处掠新欢,偷倩燕寻莺问。柳供愁,花献恨。
衮絮猎红成阵。碧楼能有几番春,又是一番春尽。
杏花窗底人中酒。花与人相守。帘衣不肯护春寒。
一声娇嚏两眉攒。拥衾眠。明朝又有秋千约。
恐未忺梳掠。倩谁传语画楼风。略吹丝雨湿春红。
绊游踪。
翠凤金鸾绣欲成。沈香亭下款新晴。
绿随杨柳阴边去,红踏桃花片上行。
莺意绪,蝶心情。一时分付小银筝。
归来玉醉花柔困,月滤窗纱约半更。
云山依旧接清秋,高阁荒榛怅旧游。
二十四桥何处所,西风吹尽白蘋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