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漕李实夫四首(其三)

千里长城手,如何在广州。

共谈天下事,莫上斗南楼。

瘦露封侯骨,忠怀报国秋。

丁宁北来雁,边信怕沉浮。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翻译

千里之外的长城守卫者,为何会在广州出现。
一起谈论天下的大事,但不要登上斗南楼去冒险。
瘦弱的身影却有封侯的志向,忠诚的心怀只为报效国家的秋天(寓意丰收的季节)。
叮嘱北来的雁儿,边境的消息千万要小心,不要让它沉没或漂浮不定。

注释

千里:形容距离遥远。
长城:古代中国的防御工事,象征坚韧和守护。
手:指人,这里代指长城守卫者。
广州:中国南方的城市。
莫:不要。
斗南楼:可能指广州的一座名楼,暗示高处不胜寒或不宜涉足。
瘦露:形容人清瘦,有坚韧之意。
封侯骨:比喻有封侯的志向和决心。
忠怀:忠诚的心。
报国秋:以秋季丰收象征报效国家的决心。
丁宁:叮嘱,告诫。
北来雁:北方飞来的雁,古人常用来传递信息。
边信:边境的消息。
沉浮:比喻消息的传递过程中的不确定和风险。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戴复古所作的《广东漕李实夫四首》中的第三首,以长城守将的形象比喻李实夫,表达了对他的敬佩和期待。首句“千里长城手”赞扬了李实夫如同万里长城般坚固的才能和品格,暗示他在广东漕运的重要地位。接下来的“如何在广州”则提出了疑问,暗示了诗人对他能在异地广州任职的好奇和关注。

“共谈天下事,莫上斗南楼”表达了诗人希望李实夫能与他一起讨论国家大事,但又提醒他不必过于追求高位,保持低调,不轻易显露锋芒。这里的“斗南楼”可能象征着权力中心或显赫的地位。

“瘦露封侯骨,忠怀报国秋”进一步赞美了李实夫的忠诚和坚韧,即使身处南方,他的心仍如秋天的肃杀,时刻准备为国家付出。最后两句,“丁宁北来雁,边信怕沉浮”,诗人以雁传书的情景,叮嘱北归的大雁,如果有机会,一定要将李实夫的忠诚和边疆的情况安全传递回来,表达了对远方朋友的牵挂和对边防稳定的关心。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长城守将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李实夫的赞赏和期待,以及对国家忠诚的呼唤。

收录诗词(989)

戴复古(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常居南塘石屏山,故自号石屏、石屏樵隐,南宋著名江湖诗派诗人。曾从陆游学诗,作品受晚唐诗风影响,兼具江西诗派风格。部分作品抒发爱国思想,反映人民疾苦,具有现实意义。晚年总结诗歌创作经验,以诗体写成《论诗十绝》。一生不仕,浪游江湖,后归家隐居,卒年八十余。著有《石屏诗集》、《石屏词》、《石屏新语》

  • 字:式之
  • 籍贯:天台黄岩(今属浙江台州)
  • 生卒年:1167年-约1248年

相关古诗词

广东漕李实夫四首(其二)

志士规模远,非时展布难。

莫言南地暖,须念北风寒。

楮贱伤财力,兵骄稔祸端。

盛衰关气数,天下几时安。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寒]韵

广东漕李实夫四首(其一)

乾坤虽广大,人物不能多。

议论还诸老,文章自一科。

从横负才略,缓急任干戈。

不有济时杰,其如世事何。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歌]韵

广州所见

风波行险道,万里绝人烟。

几个下番客,经年渡海船。

人皆贪舶货,我独惜青钱。

□□□□□,留心禁漏川。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中秋李漕冰壶燕集

诸亭环立一湖湾,区界无多眼界宽。

苍石传为伪刘物,绿波曾浴葛仙丹。

两边堤树四时碧,一片冰壶六月寒。

咫尺云烟接沧海,须知此地有龙蟠。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