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筑西轩穿地得怪石

卞氏平日本富家,庭中怪石蹲麇麚。

子孙分散不复惜,排弃坑谷埋泥沙。

一株跃出随畚锸,知我开轩方种花。

颓然远岭垂涧壑,豁然洞穴通烟霞。

十夫徙置幸不远,轩前桐柏阴交加。

我家旧隐久不到,小池尺水三流槎。

少年旋绕看不足,时呼野老来煎茶。

老人得此且自慰,更访馀石探幽遐。

形式: 古风 押[麻]韵

翻译

卞氏家族本是富豪之家,庭院中有一块奇特的大石头像麋鹿般蹲伏。
子孙们分散各地不再珍视,将石头丢弃在山谷沟壑里,埋在泥土沙石之下。
一块石头突然跳出,似乎知道我要在窗前开辟花园种花。
那石头颓然屹立,如同远处山岭倒映在溪谷,洞穴开阔直通云霞。
十个人合力才移动了它,好在位置不算太远,轩前有桐柏树荫交错。
我家的老宅许久未回,只有小池塘里的尺水,漂浮着几片木筏。
年轻人围着观看仍觉不够,时常唤来村野老人一起煮茶品茗。
老人对此已感到满足,还想再去寻找其他奇石,探寻更深的幽静之处。

注释

卞氏:姓氏。
富家:富裕的家庭。
怪石:奇异的石头。
蹲麇麚:像麋鹿一样蹲伏。
子孙分散:子孙们分散各地。
惜:珍惜。
坑谷:山谷。
埋泥沙:埋在泥土沙石中。
轩:窗户。
种花:种植花卉。
颓然:颓废的样子。
远岭:远方的山岭。
豁然:开阔。
洞穴:天然洞穴。
十夫:十个人。
桐柏:桐树和柏树。
旧隐:过去的隐居地。
尺水:小池塘的浅水。
少年:年轻人。
野老:乡村老人。
自慰:自我安慰。
幽遐:幽深遥远的地方。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苏辙在建造西轩的过程中挖掘出一块奇异石头的经历。诗人以富家卞氏的庭院为引子,暗示自己发掘出的石头同样具有不凡之处。他描述石头从土中跃出,仿佛知道主人将要在此种植花卉,营造出一种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意境。

石头的形态奇特,如同远山倒影在溪谷间,洞穴深邃,与烟霞相映,显示出其内在的灵性和壮观。诗人感慨十多人合力将其移置,位置恰到好处,轩前桐柏树荫为其增添了几分静谧。回忆起自家旧日隐居之地,虽已久未涉足,但此处的小池塘和潺潺流水依然唤起他对过去的怀念。

少年时期围绕着石头欣赏,意犹未尽,还不时邀请村野老者前来品茗,共享这份发现的乐趣。对于老人来说,这块石头更是慰藉,激发了他们探索未知、追寻幽深的兴趣。整首诗通过叙事和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赞赏以及对生活情趣的追求。

收录诗词(1852)

苏辙(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 字:子由
  • 籍贯:眉州眉山(今属四川)
  • 生卒年:1039—1112年

相关古诗词

木冰

老病不眠知夜寒,晨兴薄冰满庭前。

枯榆老柳变精妍,细稍如苗粗如椽。

风敲碎玉落纷然,冰裹槲叶谁雕镌。

邻家父老呼东垣,欲沽官酒囊无钱。

我亦强起试一观,树稼不见今十年。

形式: 古风 押[先]韵

毛君惠温柑荔支二绝(其一)

楚山黄橘弹丸小,未识洞庭三寸柑。

不有风流吴越客,谁令千里送江南。

形式: 七言绝句 押[覃]韵

毛国镇生日二绝(其一)

生日元同小赵公,里闾相接往还通。

怪公日夜归心切,欲寄此生丹灶中。

形式: 七言绝句 押[东]韵

王公生日

纯阴十月晚,劲气肃群骄。

惟有乔松在,长看积雪消。

生贤禀真性,特立冠当朝。

早岁初成赋,群雄已失标。

治才精破竹,廷论壮生飙。

博士皆推贾,宣皇重试萧。

周旋穷政体,出入解心焦。

九列高称冠,三台岂足超。

论功归颍霸,举相待虞姚。

骥骋经新卧,弓强发久弨。

百年时节在,四海众心翘。

当见飞中使,赍金赐此朝。

形式: 排律 押[萧]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