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雪不出偶成八韵自斋中所见外皆禁不犯

静坐朝慵出,不知风雪临。

凝晖上窗纸,积冷到衣衿。

小片投墙隙,馀威结研心。

聆音琤可喜,想像浩难禁。

童子传来看,家人报说深。

卷书空自照,杯酒不辞斟。

意赏何烦对,传闻不害吟。

未应闭户卧,不及放舟寻。

形式: 排律 押[侵]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文徵明在斋中静坐时,面对大雪纷飞的景象,内心感受与外界环境的交融。诗中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欣赏和内心的宁静。

首句“静坐朝慵出”,点明了诗人的状态——在清晨静坐,懒于外出,营造了一种闲适自在的氛围。接着,“不知风雪临”一句,转折突兀,将读者的视线引向窗外的大雪,形成鲜明对比,增加了画面的生动感。

“凝晖上窗纸,积冷到衣衿”两句,进一步描绘了大雪覆盖的景象,阳光透过雪花的折射,使得光线变得柔和而独特,同时,寒冷的气息也逐渐渗透到衣物之中,营造出一种既温暖又寒冷的复杂情感体验。

“小片投墙隙,馀威结研心”则通过雪花的细微动作,表现了大自然的细腻与力量,雪花虽小,却能穿透墙壁的缝隙,甚至影响到诗人心中的平静,暗示了自然界的影响力。

“聆音琤可喜,想像浩难禁”两句,诗人通过听觉和想象,感受到了雪花落地的声音之美,以及由此引发的无限遐想,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深深喜爱和向往。

“童子传来看,家人报说深”描绘了家人和童子对这场大雪的反应,通过他们的行动和言语,侧面反映了大雪给人们带来的惊喜和关注。

“卷书空自照,杯酒不辞斟”表现了诗人独自一人在雪天里的生活状态,通过阅读和饮酒来消磨时光,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自我反思。

“意赏何烦对,传闻不害吟”强调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欣赏无需他人陪伴,即使是在传说或传闻中也能激发诗人的创作灵感。

最后,“未应闭户卧,不及放舟寻”表达了诗人虽然在室内,但并未因此封闭自己,而是渴望像古人那样乘舟出游,探索外面的世界,体现了诗人对自由和探索的向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联想,展现了诗人面对大雪时的内心世界,以及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和追求,充满了诗意与哲思。

收录诗词(820)

文徵明(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原名壁(或作璧)。四十二岁起,以字行,更字徵仲。故号“衡山居士”,世称“文衡山”,汉族,长州(今江苏苏州)人。明代著名画家、书法家、文学家。的书画造诣极为全面,诗、文、书、画无一不精,人称是“四绝”的全才。与沈周共创“吴派”,与沈周、唐伯虎、仇英合称“明四家”(“吴门四家”)。诗宗白居易、苏轼,文受业于吴宽,学书于李应祯,学画于沈周。在诗文上,与祝允明、唐寅、徐祯卿 并称“吴中四才子”。在画史上与沈周、唐寅、仇英合称“吴门四家”

  • 字:徵明
  • 籍贯:因先世衡山
  • 生卒年:1470年11月28日—1559年3月28日

相关古诗词

简子畏

落魄迂疏不事家,郎君性气属豪华。

高楼大叫秋觞月,深幄微酣夜拥花。

坐令端人疑阮籍,未宜文士目刘叉。

只应郡郭声名在,门外时停长者车。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

甲寅除夜杂书(其一)

千门万户易桃符,东舍西邻送历书。

二十五年如水去,人生消得几番除。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鱼]韵

甲寅除夜杂书(其二)

多事关心偶不眠,随人也当守残年。

不须更说新春事,来岁今宵在目前。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先]韵

甲寅除夜杂书(其三)

人家除夕正忙时,我自挑灯拣旧诗。

莫笑书生太迂阔,一年功课是文词。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