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歌子(其二)东堂小酌赋秋月

庭下新生月,凭君把酒看。不须直待素团团。

恰似那人眉样、秀弯环。冷射鸳鸯瓦,清欺翡翠帘。

数枝烟竹小桥寒。渐见风吹疏影、过阑干。

形式: 词牌: 南歌子

翻译

庭院中刚升起新月,你我举杯共赏。不必等到它圆满如白盘。
就像那个人的眉毛,秀美而弯曲。月光冷冷地照在鸳鸯瓦上,清辉穿透翡翠窗帘。
几枝细竹围绕着小桥,显得寒冷。渐渐地,风起,稀疏的月影穿过栏杆。

注释

庭下:庭院之中。
新生:刚刚升起。
月:月亮。
凭:依靠,凭借。
君:你。
把酒:举杯饮酒。
直待:等待直到。
素团团:形容月亮圆润洁白。
恰似:就像。
人:指代某个人。
眉样:眉毛的样子。
秀弯环:秀美且弯曲。
冷射:冷冷地照射。
鸳鸯瓦:屋顶上的鸳鸯图案瓦片。
翡翠帘:装饰有翡翠的窗帘。
数枝:几枝。
烟竹:烟雾笼罩的竹子。
小桥:小桥。
寒:寒冷。
渐见:逐渐看到。
风吹:被风吹动。
疏影:稀疏的月影。
过阑干:越过栏杆。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秋夜赏月的画面。开篇“庭下新生月,凭君把酒看”两句设定了场景,月亮、新落座、饮酒与赏月相结合,营造出一种闲适自得的情趣。接着“不须直待素团团。恰似那人眉样、秀弯环”则将月光比作美人的眉形,不仅是对自然之美的赞叹,也透露出诗人对于美好事物细腻感受的个性。

中间几句“冷射鸳鸯瓦,清欺翡翠帘。数枝烟竹小桥寒”进一步描绘了夜晚的静谧与凉爽,以及月光照耀下的景象,通过对比鲜明的物象(如冷射的鸳鸯瓦、清新的翡翠帘)和微妙的情感(如数枝烟竹、小桥上的寒意),诗人传达了一种超脱世俗、享受孤独美好的情怀。

最后,“渐见风吹疏影、过阑干”则是对月光随风摇曳,穿过栏杆的描述,这不仅写实了自然景观,也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事物的无常。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清新,体现出诗人独特的情感和对秋夜月光的细腻描绘。

收录诗词(483)

毛滂(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北宋词人。生于“天下文宗儒师”世家。父维瞻、伯维藩、叔维甫皆为进士。他自幼酷爱诗文词赋,北宋元丰二年(1079),与西安(今浙江衢州)赵英结为伉俪。诗词被时人评为“豪放恣肆”,“自成一家”。元祐四年(1089)所作《惜分飞·富阳僧舍代作别语》小词结尾“今夜山深处,断魂分付潮回去”,南宋周辉认为含蓄情醇“语尽而意不尽,意尽而情不尽”。有《东堂集》十卷和《东堂词》一卷传世

  • 字:泽民
  • 籍贯:衢州江山石门(今浙江衢州)
  • 生卒年:1056——?约1124

相关古诗词

点绛唇(其六)醉中记游一处,复寻不果

小院重帘,那回来处花相向。迟迟一饷。

记得春模样。昨夜月明,应照芙蓉帐。空凝望。

蜂劳蝶攘。谁在花枝上。

形式: 词牌: 点绛唇

点绛唇.月波楼中秋作

高柳横斜,冷光凌乱摇疏翠。露荷珠缀。

但见鸳鸯睡。□□□□,□□□□□。□□□。

□□□□。□□□□□。

形式: 词牌: 点绛唇

点绛唇(其二)家人生日

柏叶春醅,为君亲酌玻璃盏。玉箫牙管。

人意如春暖。鬓绿长留,不使韶华晚。春无限。

碧桃花畔。笑看蓬莱浅。

形式: 词牌: 点绛唇

点绛唇(其七)惠山夜月赠鼓琴者,时作流水弄

绣岭横秋,玉螭吹暑迎凉气。碧崖流水。

流入春葱指。半倚朱弦,微亸连环珥。通深意。

月明风细。分付知音耳。

形式: 词牌: 点绛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