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人见问久不作诗

幽情寄态动风骚,大巧如春未奈何。

莫怪近来诗句少,只嫌吟后客情多。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歌]韵

鉴赏

此诗《友人见问久不作诗》由宋代诗人黄裳所作,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与巧妙的比喻,展现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复杂情感与创作状态。

首句“幽情寄态动风骚”,诗人以“幽情”和“风骚”为载体,将深藏于内心的细腻情感与文采飞扬的表达方式巧妙结合,暗示了诗人情感的丰富与文笔的灵动。这里的“风骚”不仅指文学上的风格与才华,更蕴含着一种对美好情感的追求与表达。

次句“大巧如春未奈何”,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将诗人的大巧比作春天,表达了诗人对创作的热爱与追求,同时也流露出面对创作时的无奈与挑战。春天象征着生机与希望,但诗人也意识到,即使拥有再大的才华与技巧,也可能无法完全满足内心对于创作的渴望与期待。

后两句“莫怪近来诗句少,只嫌吟后客情多”,则进一步揭示了诗人为何久不作诗的原因。诗人并非因为缺乏灵感或才华而减少创作,而是因为每一次的吟诵都让心中累积的情感更加深厚,使得他难以轻易地将这些情感转化为诗句。这里不仅体现了诗人对诗歌创作的严谨态度,也反映了他对情感表达的深刻思考与追求。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诗人内心情感与创作状态的细腻描绘,展现了其对诗歌艺术的执着与深情,以及在创作过程中面临的挑战与思考。黄裳以其独特的视角和语言,成功地捕捉并传达了诗人在特定情境下的复杂心理,使读者能够深入理解其创作背后的深层含义。

收录诗词(724)

黄裳(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元丰五年(1082)进士第一,累官至端明殿学士。卒赠少傅。著有《演山先生文集》、《演山词》。是北宋著名文学家和词人,其词语言明艳,如春水碧玉,令人心醉,著有《演山先生文集》、《演山词》,词作以《减字木兰花》最为著名,流传甚广

  • 字:勉仲
  • 籍贯:延平(今福建南平)
  • 生卒年:1044-1130

相关古诗词

寄李潜夫

去去仙舟住处閒,吴王台下虎邱山。

日边孤客遥相忆,聚散空悲梦往还。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删]韵

偶感

泡影浮生梦幻身,十年南北寄红尘。

穷通有命归与好,风月相期满剑津。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真]韵

流沟山

清见林泉意已开,知音曾有魏王来。

两忘更得栖神地,不染人间一点埃。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灰]韵

舟行感旧

曾向兰陵起一舟,湖山佳处有朋游。

歌声月下俄相失,秦与潇湘各自愁。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