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洪文父问仁二首(其一)

千差万别总成非,谁解回光到隐微。

大路迢迢平似砥,欲归谁不遣君归。

形式: 古风 押[微]韵

翻译

世间万物千变万化,终究无法避免
谁能理解,光芒如何照见细微之处

注释

千差万别:形容事物种类繁多,变化多样。
总成非:最终都会成为无法避免的结果。
回光:反射回来的光线,比喻照亮或揭示。
隐微:微小而隐蔽的事物。
大路迢迢:漫长的路途。
平似砥:平坦得像磨刀石一样。
遣君归:让你回去,这里可能含有对某人的期待或命令。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钱时对友人洪文父关于仁德问题的回答。首句“千差万别总成非”表达了世间万物尽管多样繁复,但并非所有差异都能被认同或视为正确,暗示了道德和真理可能存在统一的标准。次句“谁解回光到隐微”则意味着寻求真知的人需要深入探究事物的细微之处,才能领悟到真正的仁义之道。

后两句“大路迢迢平似砥,欲归谁不遣君归”以形象的比喻描绘出一条宽阔平坦的大路,象征着仁德之路虽长但清晰可见,如同磨刀石一般砥砺人心。诗人鼓励洪文父,既然追求的是正确的归途,那么每个人都应该被引导踏上这条道路,即“欲归谁不遣君归”,表明了对仁德修养的坚定信念和对朋友的期许。

整体来看,这首诗寓含哲理,通过对比和比喻,强调了探寻和实践仁德的重要性,以及引导他人走上正道的愿望。

收录诗词(323)

钱时(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绝意科举,究明理学。江东提刑袁甫建象山书院,招主讲席。理宗嘉熙二年以荐授秘阁校勘,召为史馆检阅,求去,授江东帅属归。有《周易释传》、《学诗管见》、《融堂书解》、《四书管见》、《两汉笔记》等

  • 字:子是
  • 号:融堂
  • 籍贯:严州淳安

相关古诗词

答振父

老生便作老生涯,不羡漫花顷刻花。

身在山林心在国,太平风露是吾家。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麻]韵

谢守和章及先天之旨

未消着眼到潜虚,那复谈经上石渠。

会得先天无别旨,困眠饥饭更求馀。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鱼]韵

超然

结茅山顶得超然,莫也超然在外边。

要识老夫行乐处,鸢飞鱼跃总吾天。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先]韵

道庵小憩

石径柴门屈曲通,拂檐疏竹弄微风。

等闲光景无人管,两树金沙相对红。

形式: 七言绝句 押[东]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