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潜道中

山行厌荦确,理策扶攲危。

绿野三两家,一息知可期。

冉冉晴林端,炊烟袅晴晖。

其民丰且乐,恐是太古遗。

那知都邑间,百索困鞭笞。

繁华今何有,半作道旁羸。

形式: 古风

翻译

在山中行走已厌倦崎岖不平,扶持着拐杖走过险峻之路。
绿色田野上稀疏点缀着两三户人家,稍作休息就能期待到达。
阳光透过树林洒下,炊烟袅袅升起,映照着晴朗的天空。
那里的人民生活富足快乐,仿佛是远古时代的遗留。
然而在都市之间,人们却承受着繁重的束缚和鞭策。
昔日的繁华如今何在?多数已在路边的疲惫与困顿中消磨。

注释

山行:在山中行走。
荦确:崎岖不平。
理策:扶持着拐杖。
扶攲危:走过险峻。
绿野:绿色田野。
一息:稍作休息。
冉冉:缓缓。
晴晖:晴朗的阳光。
丰且乐:富足快乐。
太古遗:远古遗留。
都邑:都市。
百索:繁重束缚。
道旁羸:路边的疲惫与困顿。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山行时的所见所感。他厌倦了崎岖不平的山路,但仍坚韧地扶着拐杖前行,期待在前方的绿色田野上找到休息之处。沿途稀疏的三两户人家,让诗人感到片刻的安宁与希望。随着阳光逐渐洒满晴朗的树林,袅袅炊烟与日光交织,展现出田园生活的宁静与丰饶,仿佛回到了远古的理想状态。

然而,诗人转念想到都市间的景象,那里的人们似乎被繁重的束缚和鞭笞所困扰,失去了自然的宁静和快乐。繁华不再,许多人疲惫不堪,如同路边的疲弱者。通过对比,诗人表达了对朴素乡村生活的向往,以及对都市生活中压抑与疲惫的忧虑。整首诗以清新自然的景色为背景,寓言般地揭示了作者对于理想社会的追求和现实世界的批判。

收录诗词(422)

朱松(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女贫苦难妍

女贫苦难妍,士贫苦难高。

了知论此者,不识一世豪。

此身百斛鼎,流俗欲手操。

宁当舍其中,局促计所遭。

颇疑有若人,肮脏栖蓬蒿。

考槃一丘壑,光景不可韬。

斯人不我忘,空复踰垣逃。

轩裳亦云华,唾去如腥臊。

哀哉夸毗子,扰扰冠猿猱。

恬无济世心,闵默死滔滔。

朅来事斗禄,俛仰身桔槔。

一官戏人间,几何非餮饕。

谁言眷此帻,掷去轻秋毫。

区区欲骄士,一哭嗟儿曹。

形式: 古风 押[豪]韵

书事呈元声如愚起华三兄

隐吏朱墨暇,饱眠北窗风。

时呼方外客,逃暑尊酒中。

寂寞杜拾遗,四壁口不供。

坐取盘飧疑,哀哉岂天穷。

何如平生友,磁铁间不容。

每怀千里驾,今作五斗逢。

吏行散凫鹜,楸局收鸾龙。

共话十年旧,事往如飞蓬。

浮荣真一戏,何者为穷通。

应须河汉语,净洗芥蒂胸。

仆夫适在门,客醉尊亦空。

更为后日约,及此芙蕖红。

形式: 古风

书窗对月

天公自厌雨,一夕开寒晴。

霜风净旷野,洪落有馀声。

饥鸦得林静,霁月素窗生。

慰开睡眼色,一洗空花横。

故人千里馀,壶浊谁与倾。

遥知劝影杯,共此通夕情。

今冬有奇事,三见飞玉英。

明年溪上路,谁饷雨中耕。

形式: 古风 押[庚]韵

书栟榈院壁

侧身西来度千山,列仙仙去空孱颜。

斗升自役应笑我,何苦诘曲嬉尘寰。

归耕无田仕难合,疑此二柄首尾间。

摩挲崖石三叹息,我心安得如汝顽。

形式: 古风 押[删]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