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月初二日发楚门

疾风西北来,解舟楚门湾。

开襟欲忘言,喜折两袖弯。

朝辞戴氏子,暮见雁荡山。

此山接天台,一见开我颜。

苍松杂翠筱,宛似潇湘间。

风潮催轻帆,不得听潺潺。

亦有王事牵,二毛近成斑。

幼读天台赋,常时愿跻攀。

斯游诚至幸,欲往又复难。

凡骨恨未蜕,何时脱笼樊。

长啸谢云巅,晤言期后还。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乘船从楚门出发,感受到疾风从西北而来,心情豁然开朗,折下两枝弯曲的树枝作为纪念。他早晨告别戴氏子,傍晚已能望见雁荡山,感叹其与天台山相连,美景让他心生愉悦。山间的苍松翠竹如潇湘景色,但风潮催促行船,使他无法聆听潺潺水声。诗人感慨岁月不饶人,自己即将两鬓斑白,想起年少时对天台山的向往。这次出游虽有幸,但俗务牵绊,让他渴望超脱尘世束缚。最后,诗人对着云巅长啸,期待着未来的重游之约。整体上,这首诗以景抒怀,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收录诗词(85)

李士瞻(元)

成就

不详

经历

徙汉阳。顺帝至正十一年进士。辟中书右司掾历吏、户二部侍郎。累拜枢密副使。条上二十事,帝嘉纳,迁参知政事。仕至翰林学士承旨,封楚国公。有《经济文集》

  • 字:彦闻
  • 籍贯:元南阳新野
  • 生卒年:1313—1367

相关古诗词

过雁荡山东行程一舍许名历澳岛无风而雨气蒸如暑眠不帖席留此三日不得行时盖十一月初也

百粤居炎荒,远在扬州域。

气蒸恒无风,三冬如六月。

地卑云雾饶,海阔天常湿。

积阴久不舒,微雨纷更集。

日为王事牵,中心疚如灼。

夜瞻北辰高,势远不易即。

安得如飞鸿,那能暂停息。

形式: 古风

题员外柏君寿字卷

柏生禀元化,托地临广阿。

下有百尺根,上有千丈萝。

虬枝刷风雨,蓊葱涨云波。

不受霜雪欺,劲节森有那。

郁然梁栋器,明堂起嵯峨。

匠氏苟见用,之死矢靡他。

谅彼君子徒,小大同一科。

丈夫贵晚掺,百瑶如云和。

贞心倘不改,夭寿当奈何。

形式: 古风 押[歌]韵

赠贡泰甫先生牙笏诗

象简霜凝重,苍髯雪色新。

转输劳算用,报答费经纶。

扶病朝明主,临轩问老臣。

此时江海上,人已厌风尘。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题郑彦昭郎中为漙泉所作梅竹

山中人,写梅竹,琅玕清瘦花如玉。

幕中坐客多才华,镇日挥毫寄幽独。

窗间月底忽相逢,纸帐香飘云满屋。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