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居者在人迹罕至之处建屋居住的生活场景。"结庐人境外"表现了诗人远离尘世的宁静追求,"终日掩柴关"则强调了他的孤独与自我封闭。"法侣檐前树"暗示着僧侣同伴的存在,而"禅心雨后山"则寓含了诗人内心的平静与自然的契合。
"种松期鹤宿"描绘出诗人期待与仙鹤为伴,寄情于自然的超脱理想,"扫石待云还"则流露出对无拘无束生活的向往。最后两句"寂寞幽栖子,忘机与物闲"直接表达了诗人作为隐士的孤寂心境和与世无争的淡泊情怀。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简练的笔触刻画了一个深藏内心、超然物外的隐士形象,展现了诗人对禅宗生活和自然之美的深深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