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挽歌辞三首(其二)

在昔无酒饮,今但湛空觞。

春醪生浮蚁,何时更能尝?

肴案盈我前,亲旧哭我傍。

欲语口无音,欲视眼无光。

昔在高堂寝,今宿荒草乡。

荒草无人眠,极视正茫茫。

一朝出门去,归来良未央。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鉴赏

这首诗是陶渊明的《拟挽歌辞三首(其二)》。从诗中可以感受到一种深沉的哀伤和无尽的怀念之情。开篇“在昔无酒饮,今但湛空觞”两句,表达了过去没有机会饮酒享乐,现在却只有空杯相伴,显露出一种对逝去时光的无奈与悲哀。

接着,“春醪生浮蚁,何时更能尝?”则是诗人对于美好时光无法重现的感慨。春醪,即春天酿制的酒,因时间久远而产生了变化,连带着浮蚁,这不仅是对美酒的怀念,也是对逝去岁月的叹息。

“肴案盈我前,亲旧哭我傍”两句,描绘了一场盛宴,但诗人却无法享受其中的喜悦,只有过去的亲朋好友在旁边为他哭泣。这里的“肴案”,指的是摆满美食的筵席,“亲旧”,则是指那些与诗人有深厚情谊的人们。

“欲语口无音,欲视眼无光”显示了诗人内心的极度痛苦和哀伤。即便想要说话,也因悲痛而失声;想要看看周围,也因为泪水涟涟或是心中的阴影而看不清楚。

“昔在高堂寝,今宿荒草乡”两句,通过对比过去与现在的居所,强调了诗人命运的巨大变化。从昔日的高堂深院,到如今的荒凉野地,这样的对比,更凸显出诗人的悲凉心境。

“荒草无人眠,极视正茫茫”则描绘了一幅孤寂无边的荒野景象。荒草之中没有人迹,只有无尽的空旷和茫茫的天际,让读者感受到诗人的孤独与无助。

最后,“一朝出门去,归来良未央”则是对未来的一种渺视和无奈。诗人表达了自己即便走出去,也不知道何时才能回来,这种不确定性,更增添了一份悲凉之感。

收录诗词(138)

陶渊明(魏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拟挽歌辞三首(其三)

荒草何茫茫,白杨亦萧萧。

严霜九月中,送我出远郊。

四面无人居,高坟正嶣峣。

马为仰天鸣,风为自萧条。

幽室一已闭,千年不复朝。

千年不复朝,贤达无奈何。

向来相送人,各自还其家。

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

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

形式: 古风

长春花(其一)

谁言造物无偏处,独遣春光住此中。

叶里深藏云外碧,枝头常借日边红。

曾陪桃李开时雨,仍伴梧桐落后风。

费尽主人歌与酒,不教閒却卖花翁。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长春花(其二)

一从春色入花来,便把春阳不放回。

雪圃未容梅独占,霜篱初约菊同开。

长生洞里神仙种,万岁楼前锦绣堆。

过尽白驹都不管,绿杨红杏自相催。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长春花(其三)

一谢芳菲更不还,谁何娇步独盘桓。

虽于物态为难有,却是时情总易阑。

日晒香肌难避暑,雪濡粉面亦禁寒。

等閒莫使人知处,长与诗家醉后看。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