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自有箪瓢乐,那须璧帛迎。
后凋仁者寿,独往圣之清。
古不称千驷,今犹重两生。
吾衰久无泪,一恸为耆英。
这首诗是刘克庄在宋代所作,名为《哭章泉二首(其一)》。从内容来看,这是一首悼亡之作,诗人通过对逝者的追忆和哀悼,表达了自己对于朋友或亲人的深切怀念与悲痛。
“自有箪瓢乐,那须璧帛迎。” 这两句开篇便设定了一种超脱世俗的氛围。箪(guō)是古代用来装粮食的器具,瓢(píng)则是舀水的工具,这里比喻逝者已经拥有了自己的精神乐趣,不再需要世俗的奢侈与迎合。璧帛指的是贵重的玉石和丝绸,在这里意味着对逝者的尊崇。
“后凋仁者寿,独往圣之清。”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逝者高洁品质的赞美。后凋可能是指逝者在世时不随波逐流,而仁者寿则强调了逝者的善良和长寿,是对逝者道德修养的一种肯定。独往圣之清,则进一步形容逝者独立超脱,达到了一种圣洁的境界。
“古不称千驷,今犹重两生。” 这两句通过对比古人重视千驷良马与现代人们对生命重视程度的不同,表达了诗人对于逝者的珍惜。千驷是古代用来形容豪门贵族富有的一种说法,而今犹重两生则意味着即便是在现代,逝者在诗人的心中也是无比珍贵。
“吾衰久无泪,一恸为耆英。” 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逝者的哀悼之情。吾衰久无泪指的是年老的诗人已经没有了眼泪来流泄悲伤,而一恸则是突然间被悲痛所击,变得如同耆英(即老者)一般,失去了平日的坚强与镇定。这也反映出诗人对逝者的深切情感。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逝者品德和精神世界的颂扬,以及诗人个人的哀悼之情,展现了一种超越物质层面的精神追求和生命价值的肯定。
宋末文坛领袖,辛派词人的重要代表,词风豪迈慷慨。晚年致力于辞赋创作,提出了许多革新理论。
南宋诗人、词人、诗论家。在江湖诗人中年寿最长,官位最高,成就也最大。
当年出塞共临戎,箭满行营戍火红。
督府凯旋先请去,坚城筑就独无功。
身谋彼此皆迂阔,国事中间偶异同。
莫怪些词含哽噎,在时曾赏小诗工。
久在文公几杖旁,暮年所得最精详。
贫甘香火辞符竹,病整衣冠坐箦床。
壮士军中悲亮死,先师地下惜回亡。
法云破寺三间屋,却有门人远赴丧。
筑室西山下,孤标未易亲。
长闲如野鹤,偶出似祥麟。
属者陪髦士,嗟呼瘗玉人。
北风吹老泪,空滴暮江滨。
胸次有千年,囊中乏一钱。
客来临旅殡,官为雇归船。
通德梳新髻,童乌拾旧编。
伤心邻巷里,废宅锁寒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