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百咏(其一)

绿云堆里露精神,依约如羞认未真。

开落后天皆有数,品题先汉却无人。

金铃送响多惊鸟,翠幄围娇不受尘。

何处托根偏得地,年年独让魏家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鉴赏

这首明代诗人张淮的《牡丹百咏(其一)》描绘了一种牡丹的独特魅力。首句“绿云堆里露精神”,以“绿云”比喻牡丹花丛的繁茂,形象地展现了花朵在绿叶丛中生机勃勃的景象,透露出其盎然的活力和高雅的姿态。“依约如羞认未真”,则通过拟人手法,写出牡丹含苞待放时的娇羞与神秘,仿佛难以一眼辨识其真容。

接下来,“开落后天皆有数,品题先汉却无人”两句,暗示了牡丹的开花时节有限且珍贵,如同先汉时期的名士般被人珍视,但又罕有人能真正品评其价值。诗人借牡丹的开放与凋零,寓言人生的短暂与尊贵。

“金铃送响多惊鸟,翠幄围娇不受尘”进一步描绘牡丹的华美,金铃般的花蕊吸引众多飞鸟驻足,而翠绿的叶片环绕着花朵,象征其不受世俗尘埃的侵扰,保持高洁。最后,“何处托根偏得地,年年独让魏家春”表达了对牡丹生长环境的赞美,它在某处得天独厚的土壤中繁盛,每年春天都能独自绽放,展现出魏晋风度般的超凡气质。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牡丹的细腻描绘,赞美了其独特的美质和不凡的地位,同时也寓含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收录诗词(35)

张淮(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明武宗正德十二年(一五一七)进士。历官台州知府。事见清咸丰《顺德县志》卷一〇

  • 字:景禹
  • 号:治斋

相关古诗词

牡丹百咏(其二)

一捻残脂暗有神,至今猩血印来真。

莲清误得称君子,梅瘦虚曾化美人。

六曲阑前凝倦态,五纹茵上委芳尘。

若为得有韩湘术,四序常逢富贵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牡丹百咏(其三)

纷纷画史笔通神,谁与花王写得真。

临水似窥捐佩女,倚风如画坠楼人。

芙蓉只合称凡品,芍药端教接后尘。

兴庆池东谁更赏,冷风凄雨不禁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牡丹百咏(其四)

酷爱园丁技独神,染来随意却能真。

奇香满院若薰麝,娇影隔帘如觇人。

三五朵皆呈绝色,百千花尽避清尘。

有因自与东风好,不肯吹残枝上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牡丹百咏(其五)

皓脸微凝不语神,误疑薝卜又非真。

瑶台月下吹箫态,姑射山中绝粒人。

洗出玉杯承白露,蜕来玉质出缁尘。

善和坊里端端去,今日凭谁管领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