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义门胡氏华林书院

满架高峰隐史书,英儒冠盖会仙居。

云霞满屋光难掩,松柏数庭景有馀。

累世子孙传孝义,一时旌表在门闾。

要知感伏休徵处,次第鸾凰上碧虚。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鱼]韵

翻译

满架的书籍隐藏在高高的架子上,才子学士聚集在仙境般的居所。
屋内云霞缭绕,光芒难以遮掩,松柏环绕的庭院景色优美丰富。
世代子孙传承着孝顺和道义,一时之间,他们的美德被表彰在门前。
想要了解感动天地的善行之处,就看那些如同凤凰般升腾入蔚蓝天空的荣耀。

注释

满架:众多的。
高峰:高大的书籍。
隐:隐藏。
史书:古代文献。
英儒:杰出的学者。
冠盖:官员的帽子,代指文人学士。
会:聚集。
仙居:仙境般的住所。
云霞:云彩和霞光。
掩:遮挡。
松柏:长寿的象征。
景有馀:景色优美充足。
累世:几代。
子孙:后代。
传:传承。
孝义:孝顺和道义。
旌表:公开表扬。
门闾:门口,代指家庭。
要知:要知道。
感伏:感动天地。
休徵:吉祥的征兆。
次第:依次。
鸾凰:凤凰。
碧虚:蓝天。

鉴赏

诗人以精妙的笔触描绘了一幅古朴典雅的书院生活图景。"满架高峰隐史书,英儒冠盖会仙居"一句中,“满架”指的是书架上摆满了经史子集,这些都是学者修身治国之要籍,而“高峰隐史书”,则透露出一种超脱世俗的精神境界。"英儒冠盖会仙居"表明书院内外,聚集着一批品行端方、学问渊博的士人,他们或许在讨论经典,或是在修身养性,这里的“仙居”不仅是对环境美好的描写,更有超凡脱俗之意。

接下来的"云霞满屋光难掩,松柏数庭景有馀"进一步渲染了书院的自然美与文化氛围。"云霞满屋光难掩"形象地表达了书院内外云蒸霞蔚,阳光被遮挡而不失其明亮,这是对书院环境的生动描写;“松柏数庭景有馀”则说明书院四周绿荫覆盖,古木参天,呈现出一种宁静致远、清幽雅致的景象。

"累世子孙传孝义,一时旌表在门闾"这两句诗中,“累世子孙传孝义”强调了书院对传统美德的传承与弘扬,而“一时旌表在门闾”则反映出书院对学术成就的认可和尊崇,通过悬挂表彰的方式,激励后人。

最后,“要知感伏休徵处,次第鸾凤上碧虚”两句诗中,“要知感伏休徵处”表达了学子在书院中求学问道、修身养性的心情,而“次第鸾凤上碧虚”则是对学者们追求卓越、攀登知识高峰的美好愿景。这里的“碧虚”象征着清净无为、高远超脱的境界。

总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书院生活场景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于传统文化教育的尊崇和对学术修养的向往。

收录诗词(1)

师祯(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赠宣义大师英公

禅得玄机笔得精,孤云光彩甚分明。

毫端落纸堪为宝,海内无人不重名。

山约终归双履在,髭因凉剃一刀轻。

何妨换取群鹅了,却与迷徒指化城。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寒亭

亭当六月犹冰□,谷到三冬似焰吹。

会得漫郎题品意,爱它冷暖不随时。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支]韵

金鳌桥

白鹤峰前放衙晚,金鳌背上驾楼成。

舟移远浦随潮落,帷捲轻风看月生。

他日怀人如在岘,今朝饮客且登瀛。

幸陪宴笑栏干曲,醉后不知杯几行。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题凌歊台

姑孰溪边霜叶飞,凌歊台上暮云归。

谪仙一去不复返,怅望青山空翠微。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微]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