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描绘了蔗糖制作与流通的场景,充满了生活气息和商业活力。
首句“剥枣忙时研蔗浆”,生动地展现了忙碌的制糖场景。在收获季节,人们紧锣密鼓地剥开甘蔗,榨取甘甜的汁液,仿佛时间都在这一刻凝固,只为那一份甜蜜的期待。这不仅是一份对自然馈赠的珍惜,更体现了劳动人民勤劳智慧的一面。
次句“荒郊设廍远闻香”,则将视角转向了蔗糖的远销。在偏远的乡间,简易的仓库(廍)里存放着刚刚制成的蔗糖,其香气却能飘散远方,吸引着各地商人前来采购。这种景象不仅展示了蔗糖的美味与价值,也反映了当时商品流通的便捷与繁荣,以及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后两句“白如玉液红如醴,南北商通利泽长”,是对蔗糖品质的赞美和商业交流的颂扬。白如玉液,形容蔗糖晶莹剔透,色泽诱人;红如醴,则可能是指某种特定的加工工艺或产品特点,增添了色彩的丰富性。这两句不仅描绘了蔗糖的外观之美,更寓意着它在南北商贾之间畅通无阻的贸易路线,以及由此带来的经济利益和长远发展。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蔗糖制作与流通的全过程,既体现了农业文明的特色,又反映了商业社会的活力,是一幅生动的生活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