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后经红毛港有感

山径阴森极,寒侵鹤氅裘。

风摧林竞吼,石砌水横流。

袅獍何时殄,沧桑此日更。

运乖天心偪,心怯梦魂惊。

破屋鬼欺客,荒村民苦兵。

桃源如可觅,竞欲避秦行。

暴雨强于弩,元云拥作帱。

笋舆行荦确,狼狈益增愁。

日短易黄昏,萧萧万籁繁。

榛荆生沃壤,鸡犬寂荒村。

估客腰缠裘,征人踵接奔。

流离多失业,康济愧前言。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战乱过后,红毛港一片荒凉景象,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战后的凄惨与悲凉。

首联“山径阴森极,寒侵鹤氅裘”,描绘出战后山径的阴冷与荒凉,寒气仿佛侵入了穿着鹤氅裘的人的身体,营造出一种压抑的氛围。

颔联“风摧林竞吼,石砌水横流”,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恶劣,狂风摧折树木,发出怒吼,石头砌成的水道中水流湍急,形象地表现了战乱对自然环境的破坏。

颈联“袅獍何时殄,沧桑此日更”,感叹战乱何时能平息,今日的沧桑变化令人感慨万千。

尾联“运乖天心偪,心怯梦魂惊”,表达了诗人对命运无常、人心惶恐的深刻感受。

中间部分“破屋鬼欺客,荒村民苦兵”,描述了战乱中百姓的生活状况,破败的房屋、受苦的村民,以及在战乱中欺压百姓的鬼魅般的敌人,揭示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深重苦难。

“桃源如可觅,竞欲避秦行”一句,借用陶渊明《桃花源记》中的典故,表达了诗人渴望找到一个避世的桃源,远离战乱的心愿。

“暴雨强于弩,元云拥作帱”,比喻暴雨如同强劲的弩箭,乌云密布如同巨大的帐幕,形象地描绘了暴雨的猛烈。

“笋舆行荦确,狼狈益增愁”,描述了乘坐竹轿在崎岖不平的路上颠簸,更加加重了内心的愁苦。

“日短易黄昏,萧萧万籁繁”,日落黄昏,万物寂静,但内心却充满了复杂的情绪。

“榛荆生沃壤,鸡犬寂荒村”,荒村中长满了杂草荆棘,鸡犬声稀,描绘出战后荒凉的农村景象。

“估客腰缠裘,征人踵接奔”,商人腰缠万贯,征人匆匆赶路,对比鲜明,反映了战乱中不同阶层人的生活状态。

“流离多失业,康济愧前言”,流离失所的人们大多失去了工作,诗人对此感到羞愧,表达了对战乱中人民苦难的深切同情和无力改变现状的无奈。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战后景象的描绘,深刻反映了战乱给社会带来的巨大破坏和人民生活的艰辛,表达了诗人对和平的渴望以及对战乱中人民苦难的深切同情。

收录诗词(614)

林占梅(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历史人物,是中国清朝官员。根据《重修台湾省通志》记载,他于1802年上任台湾府儒学训导,隶属于台湾道台湾府,为台湾清治时期的地方官员,该官职主要从事台湾府境内之教育行政部分,受台湾府儒学教授制约,该官职亦通常为闽籍,语言可与台湾人互作沟通,事实上,教学上也以闽语为主,官话为辅

相关古诗词

红毛港晓发

竟夜梦难圆,晨星窥客舍。

仆夫眼瞢腾,轮鞅迟迟驾。

小犬嗥阶前,寒灯闪篱罅。

霜华冷似冰,小立茅檐下。

形式: 古风 押[祃]韵

书感(其一)

严冬风雨急,恻恻自怜予。

骨肉雕残后,乡邻丧乱馀。

霜寒悲雁阵,路梗绝鱼书。

百感真交集,宵长气莫舒。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鱼]韵

书感(其二)

海陬方遘乱,淮上久遭兵。

烽燧连天起,鸱鸮匝地横。

庙谟宁失策,臣力少乾城。

拔剑闻鸡舞,悲歌涕泪倾。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乱后逢李霭云感作

世事纷纭听莫真,萧条旅舍遍生尘。

荒郊血渍燐光乱,破屋风号犬吠频。

寒逼残年同刺客,愁攻中夜似仇人。

朦胧欲入还乡梦,作恶鸡声闹隔邻。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