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以“四睡戏题”为题,由宋代诗人林希逸所作。诗中描绘了一幅生动有趣的画面,通过“醒人作寐语”的描述,展现了不同生命形态之间的和谐共处与相互理解。
“多少醒人作寐语”,开篇即以反常现象设问,引人深思。在常人眼中,醒着的人与睡着的人之间似乎存在着不可逾越的界限,但诗人却巧妙地将两者置于同一情境下,以“寐语”这一奇特现象,暗示了生命状态的多样性和内在联系。
“异形同趣谁知汝”,进一步深化了这一主题。不同形态的生命体(如人、动物)虽然外在特征各异,但它们内心深处的情感和追求却是相通的。诗人在这里表达了对生命本质的深刻洞察,以及对世间万物共通之美的赞美。
接下来,“四头十足相枕眠,寒山拾得丰干虎”,具体描绘了画面中的场景。四头生物(此处“四头”可能象征四种不同的生命形态)相互依偎,共同入眠,形成了一个温馨和谐的画面。寒山、拾得、丰干、虎这些名字,分别代表了佛教中的四位高僧或神灵,寓意着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智慧与力量在此汇聚,共同营造出一种超越世俗的宁静与和谐。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和富有哲理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于生命多样性和内在共性的深刻感悟,同时也传递出一种超脱尘世、追求心灵和谐的美好愿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