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国

崎岖山路记曾游,谁识为臣去国愁。

柏府官中羞豸角,桐江台上愧羊裘。

重违君命留行者,既竭吾才归去休。

霜露感人千里思,松楸未扫已三秋。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鉴赏

这首宋朝诗人徐经孙的《去国》,以深沉的情感描绘了离别故土的复杂心情。首句“崎岖山路记曾游”,诗人回忆起曾经踏过的艰难路程,暗含对过往岁月的怀念与感慨。接着,“谁识为臣去国愁”一句,直接点明了诗人离开国家时内心的忧愁与无奈,将个人情感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

“柏府官中羞豸角,桐江台上愧羊裘”两句,运用典故,表达了诗人对自己官场地位和所处环境的不满与自责。柏府,指官府;豸角,古代官员帽上的装饰,象征公正;桐江台,可能是指某个特定的地点或职位;羊裘,出自《高士传》中的典故,比喻隐居生活。这两句通过对比,展现了诗人对现实处境的不满足以及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重违君命留行者,既竭吾才归去休”则表达了诗人面对君命与个人意愿之间的矛盾,最终选择遵循内心,放弃官场,回归自由的决心。最后一句“霜露感人千里思,松楸未扫已三秋”,以自然景象寄托情感,霜露、千里思念、松楸(墓地的树木)和三秋(秋天的第三个阶段),共同营造出一种凄凉而深情的氛围,表达了诗人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以及对逝去时光的感慨。

整体而言,《去国》一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丰富的象征手法,深刻揭示了诗人离别故土时的复杂心理状态,既有对过往的怀念,也有对未来的期许,更有对现实的反思和对理想的追求。

收录诗词(85)

徐经孙(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生于宋光宗绍熙三年,卒于度宗咸淳九年【公元一一九二年一二七三年】,年八十三岁。宝庆二年,(公元一二二六年)第进士,授浏阳主簿。累迁太子左庶子,太子詹事,敷陈经义,随事启迪。景定三年,(公元一二六二年)春雷,诏求直言。经孙奏年来忠谠之气,郁不得行,上帝降鉴,假雷以鸣。人谓切中时病。累官翰林学士知制诰。公田议起,经孙极论不便,忤贾似道,罢归。家在洪、抚之间,有山方正,因号矩山。闲居十余年,卒。谥文惠。经孙作有《矩山存稿》五卷,《四库总目》传于世

相关古诗词

北壑瀛洲亭

山中有水水中洲,欲访蓬瀛此处求。

孤屿插天如搢笏,危亭临渚似飞楼。

并崖香草仙馀药,隔岸人家风引舟。

个里藏脩功行满,弘文学馆快情游。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山塘精舍

归来鱼鸟亦相亲,草创山塘谩以名。

旋筑堤防留水住,尽除菑翳听松声。

族姻语语人情洽,云势阴阴天气清。

好续溪山真率会,从今八景又重成。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恭和御制诗

多士新弹贡禹冠,对天忠切动龙颜。

胪传声彻颁袍笏,燕喜筵开肃佩环。

乐奏箫韶成广内,诗成奎画照人间。

微臣捧诏惭疏拙,也抱传宣拜赐还。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

弭节堂

慇勤主礼重宾荣,弭节新堂庆落成。

语熟不妨移座密,更长那复记杯行。

辖投相共传佳话,榻下于今见故情。

太史定知牛斗分,客星也傍使星明。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