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风台歌

素灵夜哭秋郊月,汉祖吴钩三尺血。

芒砀云气从飞龙,咸阳竹帛随烟灭。

独屈群策驱群雄,汉中一旅红旗东。

韩郎对语识成败,董公遮说开天衷。

王者之师仁以武,诸侯效顺力如虎。

关河百战芟群雄,垓下一歌散强楚。

风尘荡涤天下清,万乘不忘布素情。

黄屋归来见乡邑,宴饮父老如平生。

酒酣拔剑高歌起,歌词激烈振天地。

雄志深知大业难,霸心尚思猛士倚。

群儿逐和声悠扬,起舞四顾何慨慷。

乐极哀来泪沾臆,魂魄千秋思故乡。

遂令此邑为汤沐,独承天宠何优沃。

四百休运同始终,三国遗民想兴复。

至今有台泗水滨,雄豪一去馀千春。

坏埒层层积苍藓,平原漠漠生黄尘。

我来正值清秋暮,桑柘萧萧叶飞雨。

泗水南流芒砀高,霸业王风复何许。

徘徊重是古帝郊,摩挲石刻心劳焦。

俯仰秋天莽空阔,杳杳鸿鹄凌风高。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歌风台歌》由明代诗人薛瑄所作,通过对历史人物与事件的描绘,展现了深沉的历史感与人文关怀。

诗开篇即以“素灵夜哭秋郊月”渲染出一种悲凉的氛围,仿佛在诉说着历史的沧桑与哀伤。接着,“汉祖吴钩三尺血”一句,将刘邦的英勇与决断力刻画得淋漓尽致,同时也暗示了战争的残酷与牺牲。随后,“芒砀云气从飞龙,咸阳竹帛随烟灭”,通过自然景象的变化,象征着权力更迭与文明的消逝,引人深思。

“独屈群策驱群雄,汉中一旅红旗东”描绘了刘邦统一天下的壮丽场景,展现了他卓越的军事才能和领导力。接下来,“韩郎对语识成败,董公遮说开天衷”则通过历史人物的对话,揭示了战略决策的重要性以及成功背后的智慧与勇气。

“王者之师仁以武,诸侯效顺力如虎”强调了仁义与力量并重的治国之道,体现了儒家思想中的“以德服人”。而“关河百战芟群雄,垓下一歌散强楚”则再现了刘邦与项羽之间的激烈较量,最终刘邦以智取胜的辉煌时刻。

“风尘荡涤天下清,万乘不忘布素情”表达了天下统一后,刘邦不忘本,关心百姓疾苦的情怀。回到故乡,他与父老们共享欢宴,体现了君主与民众之间深厚的情感纽带。“酒酣拔剑高歌起,歌词激烈振天地”描绘了刘邦豪迈的风采,其歌词激昂,震撼天地。

“雄志深知大业难,霸心尚思猛士倚”展示了刘邦对事业的深刻理解与对人才的重视。面对群臣的和声,他起舞四顾,慷慨激昂,情感充沛。“乐极哀来泪沾臆,魂魄千秋思故乡”表达了对过去的怀念与对未来的忧虑,体现了人性的复杂与深邃。

最后,“遂令此邑为汤沐,独承天宠何优沃”描绘了刘邦归隐后的幸福生活,享受着天子的恩宠。“四百休运同始终,三国遗民想兴复”则展望了历史的长河,三国时期的人民或许仍在怀念着英雄的时代。“至今有台泗水滨,雄豪一去馀千春”通过泗水边的遗迹,寄托了对英雄时代逝去的感慨。

整首诗以丰富的历史素材为基础,融合了自然景观、人物对话、情感抒发等多种艺术手法,展现了诗人对历史的深刻洞察与对人性的细腻描绘。通过对比与象征,不仅再现了历史的辉煌与沧桑,也传达了对理想社会的向往与追求,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和深远的思考价值。

收录诗词(1331)

薛瑄(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昆阳行

策马从北来,南涉沙河渡。

登岸得平原,极目风景暮。

暮天落叶何纵横,翻翻乱触马足鸣。

苍山无数昔人远,前瞻忽及昆阳城。

城南滍水流城郭,英雄事业犹如昨。

白水真人在侧微,谨厚伊岂常情度。

是时炎运寒如灰,五威使者车奔雷。

惨惨三精云雾塞,萧萧九县飙风回。

真人一怒奋神武,手握赤符兴义旅。

昆阳大战开天功,乌合如林散何许。

吾想当日严杀多,洗兵雷雨何滂沱。

滍川倒流虎豹伏,乱麻尸积山嵯峨。

自尔威声震天地,凶魁恶党䰟飘逝。

夏后周宣果再兴,成功磊落光前世。

悠悠此事千馀年,至今父老犹相传。

我来正值太平日,战地尽作桑麻田。

生平游览好奇特,徘徊吊古中肠热。

举鞭一笑寒天高,万里关河坐超越。

形式: 古风

襄阳歌

持节过樊城,南渡汉江曲。

汉江远自嶓冢来,遥望真如鸭头绿。

江干楼堞何峥嵘,壮哉快睹襄阳城。

少日常思一游览,今朝始遂来经行。

经行处处多遗迹,满目苍然悲思集。

后人游似前人游,古人忆是今人忆。

郁郁岘山翠,遥遥鹿门深。

残碑人堕羊祜泪,隐居谁识庞公心。

庞公一去已千古,尚有清风洒寰宇。

茂林鸟宿鱼潜渊,区区刘表焉能取。

城南习家池,池水清涟漪。

当日山翁酩酊醉,风流未许他人知。

更寻王粲宅,留井岘山麓。

铜瓶无复汲深寒,蔓草空馀覆幽绿。

悠悠往事难具陈,高名尚有隆中人。

师出二表鬼神泣,图成八阵风雨频。

乃知襄樊士风好,由来英达何草草。

汉水东流岘首高,秪因配此名不了。

方今明圣坐垂旒,百年礼乐登虞周。

仁恩已满天地大,王化久浃江汉流。

江汉游女心如结,士习诗书仰先烈。

乌台使者来作歌,期与国风传不歇。

形式: 古风

游沅州城南

回环绿水流城陴,出门一顾心欢怡。

连林竹树献苍翠,缘江梅柳争芳菲。

和风荡耳沸箫鼓,晴日照水流旌旗。

沅湘信美匪吾土,中州久客还思归。

形式: 古风

寄颉文林侍御

前年挂席趋北斗,九月泊舟都门口。

绣衣人是同乡人,骑马江边问行久。

龙江驿里同徘徊,呼酒饮我何壮哉。

兴酣往事真草草,愿倾东海添樽罍。

别后倏忽几寒暑,吴江木落洞庭雨。

黔巫东望山嵯峨,恨不高飞插翎羽。

丈夫本是重四方,眼底道路如寻常。

风帆早晚下吴会,仍寻旧约歌慨慷。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