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堂颂古五十二首(其八)

禅门泊将气如云,江北江南把要津。

莫怪林众闲未待,扫除佛祖要当人。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真]韵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释怀深所作的《升堂颂古五十二首》中的第八首。诗中以禅宗修行的意境为背景,通过生动的比喻和深刻的哲理,展现了禅宗精神的精髓。

首句“禅门泊将气如云”,以“泊将”形容禅者内心的平静与宁静,如同云朵般悠然自得,暗示了禅修者在内心深处寻求的那份超脱与自由。接着,“江北江南把要津”一句,运用地理上的对比,象征着禅者无论身处何地,都能把握住通往心灵深处的关键路径,即禅悟的要领。

“莫怪林众闲未待”,则进一步强调了禅者对于外在世界的淡然态度。即使周围环境喧嚣繁杂,禅者的心境依然保持宁静,不为外界所动。这里的“林众”可以理解为纷扰的世界,而“闲未待”则表达了禅者对这种纷扰的超然态度,即他们并不期待或依赖于外界的平静,而是内在的平和已经足够。

最后一句“扫除佛祖要当人”,则直接点明了禅宗的核心思想——超越传统宗教形式,直指人心。这里的“佛祖”并非特指某位历史上的佛教大师,而是泛指一切宗教信仰中的最高理想。而“要当人”则是强调了禅者追求的最终目标是成为真正的自我,即通过修行达到心灵的觉醒和自由,不再受制于外在的教条或权威,而是从内心深处找到自己的道路。

整首诗通过形象的描绘和深刻的哲理,展现了禅宗修行的境界和追求,体现了禅者对于内心世界和宇宙真理的探索与领悟。

收录诗词(598)

释怀深(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七七~一一三二),俗姓夏。年十四祝发受戒。公四年,访道方外。徽宗崇宁初,往嘉禾依净照于资圣寺悟法。政和初,出住仪真资福寺。三年(一一一三),先后居镇江府焦山寺、真州长芦寺。七年,居建康府蒋山寺。钦宗靖康间住灵岩尧峰院(《中吴纪闻》卷六)。高宗绍兴二年卒,年五十六。为青原下十三世,长芦崇信禅师法嗣。事见《慈受怀深禅师广录》,《嘉泰普灯录》卷九、《五灯会元》卷六有传

  • 号:慈受
  • 籍贯:寿春六安(今属安徽)

相关古诗词

升堂颂古五十二首(其九)

欲铸红炉百炼金,先烦广结众人心。

刀山剑树长年苦,好为劳生发妙音。

佛手遮不得,人心自等闲。

形式: 古风

升堂颂古五十二首(其十)

昔时说有千般,今日看无一种。

等闲拈转虚空,始得平生受用。

形式: 六言诗 押[宋]韵

升堂颂古五十二首(其十一)

焦山旧日时,堂安百馀众。

笊篱与木杓,如今不足用。

多谢诸禅人,各出一只手。

南北与西东,面南看北斗。

厨中一个锅,煮粥又不多。

若非宪上座,谁人奈尔何。

水陆会街坊,六人为总领。

但看正二月,夜夜香花请。

二人同一心,打围要种菜。

意在钁头边,两彩都一赛。

腊月冷如冰,众僧犹卧簟。

二人去化席,姑苏也不远。

漆桶要打破,深禅却要光。

但教无渗漏,得个也无妨。

镇州萝卜头,今年到处少。

奇公去打钱,典座呵呵笑。

法真小比丘,去觅沩山牛。

绳头须紧把,鼻孔要牢收。

迹在牛还在,无心终易求。

要得十分好,更造一层楼。

更有一件事,不小亦不大。

擘也擘不开,跣也跣下过。

常在动用中,未有人担荷。

你若肯发心,我为你说破。

形式: 古风

升堂颂古五十二首(其十二)

腊月二十五,拄杖二十五。

灯笼二十五,拂子二十五。

普请栽菜上堂,焦别无见解,且学古人栽菜。

若还总不生根,也是诸人有彩。

无端跂死禅和,只要硬守疆界。

忽然筑著磕著,便见草贼大败。

大凡履践此事,须要自由自在。

从教土面灰头,不怕风吹日晒。

老来意在钁头漫,家风自有通人爱。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