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壮丽的自然景观,通过“拔地决起瘦鹤躯,插天壁立东南隅”这两句,诗人以鹤喻山,生动形象地展现了罗浮山的高耸挺拔,仿佛直插云霄,独立于东南一隅。接下来,“眼中非子不能到,海上何山可与俱”两句,表达了对友人林缉熙的敬仰之情,认为只有他才能领略到罗浮山的绝世美景,与之相配的山峰恐怕也只有海上的名山了。
“便从往种扶桑树,即将写入方舆图”则展现了诗人的浪漫想象,希望与友人一同前往罗浮山,不仅种植象征着生命与希望的扶桑树,还将这番奇景记录在地图上,让世人共享这份美好。最后,“群仙未用誇三岛,一览还应隘八区”两句,诗人以群仙自比,表示即使是传说中的三岛仙山也无法比拟罗浮山的壮观,可见其对罗浮山景色的推崇和赞美之情。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想象和生动的比喻,不仅描绘了罗浮山的壮丽景色,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以及与友人共享这份美好的愿望,体现了明代文人对于自然美的独特审美情趣和人文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