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三辅古风烟,征骖怅未前。
山园蓬颗外,宫室黍离边。
树老经唐日,碑残刻汉年。
便须真陨涕,不待雍门弦。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游子在古都长安的郊外,感受着历史的沧桑与个人情感的交织。"三辅古风烟"一句,点出了诗人所处之地是曾经的西汉三辅地区,即今陕西关中平原,这里承载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古风犹存,烟霭氤氲,给人以时光流转的感慨。
"征骖怅未前"表达了诗人心中的忧虑和对往昔的思念。征骖,即战马之喑声,古人常用来比喻战争与动荡,怅者,内心的不宁与牵挂。这两句交织出一幅历史悠久、情感复杂的地景画面。
"山园蓬颗外,宫室黍离边"进一步描绘了诗人所处环境,山园之中野草丛生,宫室之间荒凉冷清。这两句通过对自然与人造建筑的对比,勾勒出一个既有历史沉淀又颇显萧瑟的场景。
"树老经唐日,碑残刻汉年"则让我们感受到时间的深度。古树见证了唐朝的辉煌岁月,而石碑上的文字,虽然破败,却依然记录着汉代的历史痕迹。这两句强调了长安作为一座古都的历史厚重。
"便须真陨涕,不待雍门弦"表达了诗人对于过往历史的敬仰与怀念之情。"便须"意味着即刻,"真陨涕"则是对历史人物或事件的追思和崇拜,而不必等到雍门(古代长安宫城的一座城门)之弦(可能指琴瑟,或其他乐器),即可抒发自己的情怀。这两句流露出诗人对于传统文化的尊重与自觉的传承。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历史遗迹和个人情感的描绘,展现了诗人深厚的历史意识和个人的感伤之情。
不详
后徙居开封雍丘(今河南杞县)。天圣二年进士,官翰林学士、史馆修撰。与欧阳修等合修《新唐书》,书成,进工部尚书,拜翰林学士承旨。卒谥景文,与兄宋庠并有文名,时称“二宋”。诗词语言工丽,因《玉楼春》词中有“红杏枝头春意闹”句,世称“红杏尚书”
左圃鱼鳞阔,前轩翚翅开。
虹将一雨罢,潮送万艘来。
山净秋妍露,林虚晚籁回。
此时萧散乐,谁奉醉言杯。
仓卒浮江日,声名建号初。
群臣让禁脔,上宰制单綀。
气锐开桁战,心欢折屐书。
纤儿竞撞坏,不念好家居。
像阁缘云一水东,鹿园珍树蔽青葱。
漂残劫烬神池浪,吹去菱花讲坐风。
仙石拂衣寒起雾,层沙聚塔远凌空。
赤髭净侣移谈久,牛首青烟匝篆红。
宝楼斜倚阙西天,北转楼阴压素涟。
白雪久残梁复道,黄头閒守汉楼船。
尘轻未损朝来雾,树暖才容腊外烟。
弭节不妨饶怅恋,待歌鱼藻记他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