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和郑府判侯字韵

野人漫学事王侯,宦牒相从得俊游。

著眼丹铅常午夜,转头萸菊已深秋。

几多陈迹成今古,莫对清尊话去留。

自幸趋隅陪玉麈,如今何止识荆州。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翻译

乡野之人随意学习为王侯之事,官职文书伴随我得以畅游
日夜专注于研读典籍,转眼间已是深秋时节
多少往事已成为历史,不再谈论离别与未来
庆幸自己能在角落里陪伴高雅之士,如今岂止是荆州一地的见识

注释

野人:乡野之人。
漫:随意。
王侯:古代的贵族或帝王。
宦牒:古代官员的任命文书。
俊游:畅游,优游。
丹铅:指古代用于校勘书籍的朱砂和铅粉。
午夜:深夜。
萸菊:茱萸和菊花,秋季植物,有象征意义。
陈迹:过去的遗迹或往事。
今古:古今变迁。
清尊:清酒,尊贵的酒器。
玉麈:玉柄麈尾,古代文人常用来拂尘的装饰品,象征高雅。
荆州:古代的一个重要地区,这里泛指高位。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杜范所作,名为《又和郑府判侯字韵》。从内容来看,这是一首表达诗人对往昔时光的回忆与思考,同时也包含了他个人对于仕途、学问以及人生态度的一种情感流露。

“野人漫学事王侯,宦牒相从得俊游。” 这两句开篇便以一种轻松自如的语气描绘了一位隐者对世间纷争的看破与超脱。诗中的“野人”指的是作者自己,这里通过“漫学事王侯”表达了他对于王侯将相之事并不在意,甚至是淡然视之。而后面“宦牒相从得俊游”则透露出诗人内心中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

“著眼丹铅常午夜,转头萸菊已深秋。” 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的学习与思考是无时不刻的。在这里,“著眼丹铅”形象地描绘了诗人在深夜里还专注于书卷之上的勤学状态,而“转头萸菊已深秋”则隐含着时间的流逝和季节的更迭,暗示了诗人的感慨。

“几多陈迹成今古,莫对清尊话去留。” 这两句诗中,“几多陈迹成今古”表达了历史的沉淀与沧桑之感,而“莫对清尊话去留”则是诗人对待往昔的态度,不愿意在过去的荣辱得失上纠缠。

最后两句“自幸趋隅陪玉麈, 如今何止识荆州。” 通过对比现在与过去,表达了诗人对于当前境遇的满足与欣慰。其中,“自幸趋隅陪玉麈”表现出诗人对于能够伴随贤良之辈的喜悦,而“如今何止识荆州”则是对自己目前所处环境的认可和接受。

总体来看,这首诗通过诗人的个人经历与思考,展现了一个文人士大夫对于世事的超然态度,以及他们对于学问、朋友之间的情谊、以及个人的精神追求等方面的深刻感悟。

收录诗词(280)

杜范(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三用韵谢孙花翁赵宽堂赵贵方见和

金飙荡天末,清泠聚兹花。

凛然傲且拒,霜天肩正差。

好事共一观,目眩五色霞。

但此慰寂寞,那复矜荣华。

谁无兰蕙姿,谁无桃杏葩。

秋边竟谁语,短瓶插交加。

但知爱风味,何必加齿牙。

未能输一醉,有兴浩无涯。

形式: 古风 押[麻]韵

己卯夏忧雨偶作

昨者忧不足,今者厌有馀。

垂垂匝晓夕,滟滟平浍渠。

苗事方用壮,过潦非所虞。

但虑盈与亏,理或相乘除。

它日傥望霓,神贶俱堕虚。

造物愿有终,屯膏时其输。

自此大有年,大书不一书。

饱饭乐田社,一官徒区区。

形式: 古风

中秋夜客退观月谩成

槛外不数丈,深窅藏丘壑。

璧月悬中天,玉露下丛薄。

尺水澄秋光,龟鱼共予乐。

所乐亦伊何,饮水良自觉。

恍若归故山,洒然谢羁络。

明发将何之,尘埃又如昨。

行也谁使之,有此一大错。

幸保寸心在,举头问碧落。

形式: 古风

书于立斋自戒并示诸子

晦以昭明德,怯以成勇功。

用拙巧莫尚,持静动攸宗。

惟柔养真刚,自下升高崇。

虚可使实积,小乃与大通。

守约博有归,味淡甘无穷。

万里以是观,一心须自融。

戒哉骄与盈,外强中空空。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