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越州城

越嶂绕层城,登临万象清。

封圻沧海合,廛市碧湖明。

晓日渔歌满,芳春棹唱行。

山风吹美箭,田雨润香粳。

代阅英灵尽,人闲吏隐并。

赠言王逸少,已见曲池平。

形式: 排律 押[庚]韵

翻译

翻越重重山岭,环绕着层层城墙,登高远望,万物景象都显得清新宜人。
边疆与大海相连,城市与碧绿的湖泊相映生辉。
清晨的渔歌四处飘荡,春天的船歌悠然响起。
山风轻拂,如同吹过美丽的箭矢,田野间的雨水滋养着香甜的稻米。
一代英才已离去,人们悠闲,官员隐退,生活宁静。
我想对王逸少说,此处的美景如你所描绘的那样,曲池已经平静如镜。

注释

越嶂:越过山岭。
层城:层层城墙。
封圻:边疆。
沧海:大海。
廛市:城市。
碧湖:碧绿的湖泊。
晓日:清晨。
渔歌:渔夫的歌声。
芳春:春天。
棹唱:船歌。
山风:山间的风。
美箭:比喻美好的景色。
田雨:田野上的雨。
香粳:香稻。
代阅:代替瞻仰。
英灵:英才的灵魂。
人闲:人们悠闲。
吏隐:官员隐居。
王逸少:王逸少,东晋书法家。
曲池平:曲池变得平静,形容景色优美。

鉴赏

诗中“越嶂绕层城”一句描绘出越州城雄伟的轮廓,城墙蜿蜒曲折,如同巨龙盘旋。"登临万象清"则表达了诗人站在高处眺望四周景物之美,万象尽收眼底,心中充满了清新雅致之感。

"封圻沧海合"和"廛市碧湖明"两句通过对比手法,将越州城的壮丽与广阔的自然景观相结合,展现出一幅城与水、山与野交融共生的美丽画卷。

接下来的"晓日渔歌满"和"芳春棹唱行"两句,则描绘了早晨渔夫悠扬的歌声和春天里船夫划桨时的欢乐场景,通过动态的描述增添了一份生机与活力。

山风吹过美丽的箭竹,田雨润湿了香气四溢的谷物,这两句诗不仅描绘出了自然之美,更暗含着对丰收和平安生活的期盼。

"代阅英灵尽"一句通过历史的长河,回顾了过去英雄辈出的光辉岁月,而"人闲吏隐并"则描绘出当下太平盛世中人们安居乐业,官员清廉无为的景象。

最后,“赠言王逸少,已见曲池平”两句表达了诗人向友人王逸少传达的心意,同时也透露出对友人宅院中美丽园林的一种期待或欣赏之情。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情感,展现了越州城的壮观、自然景物的美好以及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向往。

收录诗词(62)

孙逖(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史学家。自幼能文,才思敏捷。曾任刑部侍郎、太子左庶子、少詹事等职。有作品《宿云门寺阁》《赠尚书右仆射》《晦日湖塘》等传世

  • 籍贯:今东昌府区沙镇
  • 生卒年:696~761

相关古诗词

山阴县西楼

都邑西楼芳树间,逶迤霁色绕江山。

山月夜从公署出,江云晚对讼庭还。

谁知春色朝朝好,二月飞花满江草。

一见湖边杨柳风,遥忆青青洛阳道。

形式: 古风

丹阳行

丹阳古郡洞庭阴,落日扁舟此路寻。

传是东南旧都处,金陵中断碧江深。

在昔风尘起,京都乱如燬。

双阙戎虏间,千门战场里。

传闻一马化为龙,南渡衣冠亦愿从。

石头横帝里,京口拒戎锋。

青枫林下回天跸,杜若洲前转国容。

都门不见河阳树,辇道唯闻建业钟。

中原悠悠几千里,欲扫欃枪未云已。

英雄倾夺何纷然,一盛一衰如逝川。

可怜宫观重江里,金镜相传三百年。

自从龙见圣人出,六合车书混为一。

昔年王气今何在,并向长安就尧日。

荆榛古木闭荒阡,共道繁华不复全。

赤县唯馀江树月,黄图半入海人烟。

暮来山水登临遍,览古愁吟泪如霰。

唯有空城多白云,春风淡荡无人见。

形式: 古风

和左司张员外自洛使入京中路先赴长安逢立春日赠韦侍御等诸公

拜郎登省闼,奉使驰车乘。

遥瞻使者星,便是郎官应。

台妙时相许,皇华德弥称。

二陕听风谣,三秦望形胜。

此中暌益友,是日多诗兴。

寒尽岁阴催,春归物华證。

形式: 古风 押[径]韵

和登会稽山

稽山碧湖上,势入东溟尽。

烟景昼清明,九峰争隐嶙。

望中厌朱绂,俗内探玄牝。

野老听鸣驺,山童拥行轸。

仙花寒未落,古蔓柔堪引。

竹涧入山多,松崖向天近。

云从海天去,日就江村陨。

能赋丘尝闻,和歌参不敏。

冥搜信冲漠,多士期标准。

愿奉濯缨心,长谣反招隐。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