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花游.春晚,次南金韵

柳花巷陌,悄不见铜驼,采香芳侣。画楼在否。

几东风怨笛,凭阑日暮。一片闲情,尚绕斜阳锦树。

黯无语。记花外马嘶,曾送人去。风景长暗度。

奈好梦微茫,艳怀清苦。后期已误。

剪烛花,未卜故人来处。水驿相逢,待说当年恨赋。

寄愁与。凤城东、旧时行旅。

形式: 词牌: 扫地游

鉴赏

这首元末明初的词《扫花游·春晚,次南金韵》由邵亨贞所作,描绘了春日晚景中的一段深情回忆。词的开篇“柳花巷陌,悄不见铜驼,采香芳侣”以柳絮飘飞的巷陌和消失的铜驼象征着繁华落尽,曾经的热闹景象不再,只有采香的伴侣悄然离去。接下来,“画楼在否”引出对远方画楼的思念,暗示着心上人的踪迹难觅。

“几东风怨笛,凭阑日暮”通过东风吹笛和日暮凭栏的场景,表达了主人公的孤独与哀怨。他对过去的美好时光念念不忘,尤其是那“花外马嘶,曾送人去”的画面,更是深深触动了他的心弦。

“风景长暗度,奈好梦微茫,艳怀清苦”进一步深化了词人的情感,好梦难以成真,美好的情怀只能独自承受,生活充满了苦涩。他期待的重逢“后期已误”,剪烛西窗,却不知故人何时归。

最后,“水驿相逢,待说当年恨赋”预想在未来的某次偶然相遇,他会向对方倾诉心中的遗憾和愁绪。结句“寄愁与。凤城东、旧时行旅”将这份愁绪寄托给过往的行人,寓意着他的情感如同东逝的流水,绵延不绝。

整体来看,这首词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词人对往昔的怀念和现实的无奈,情感深沉而动人。

收录诗词(168)

邵亨贞(元末明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曾任松江训导。生当元、明之际,入明后生活近30年。终于儒官,足迹不出乡里。著有《野处集》4卷、《蚁术诗选》1卷、《蚁术词选》4卷

  • 字:□孺
  • 号:清溪
  • 籍贯:云间(今上海松江)
  • 生卒年:1309~1401

相关古诗词

氐州第一.丙申初冬,次钱素庵韵

江国初寒,云外雁过,怀人烟浪千顷。

短策行吟,荒台延伫,斜日依然照影。

鸥鸟桥边,几负了、扁舟清兴。

旧约蹉跎,新诗冷落,怎堪提省。故里年来欢事迥。

算何似、向时风景。

倚马朱扉,调筝翠袖,一向新盟冷。

但沈思、游宴处,红楼外、柳条相映。

不见君来,待重寻、山阴夜艇。

形式: 词牌: 氐州第一

木兰花慢

访溪翁隐处,浑不减、辋川西。

指花下吟窗,松间画壁,名笔交题。

经行向来坊陌,蔼茂林、脩竹与云齐。

丹灶遗基彷佛,墨池流水凄迷。青藜。乘兴蹋春泥。

仙路入桃蹊。叹前辈风流,故家文物,往梦难提。

那能九原重起,向三生石上纵挥犀。

回首不胜魂断,夕阳芳草萋萋。

形式: 词牌: 木兰花慢

长亭怨慢.杨花

正愁怕、曲江云尽。转首隋堤,尚留芳景。

客路相逢,满身香影动离恨。

绿窗深窈,浑不寄、天涯信。

暗忆那回时,向马足车轮,长是随趁。

问春心何在,一点沾泥无准。

潘郎怕老,又禁得、雪添双鬓。

怅日暮、静掩长门,且频嘱、东风休紧。

谩犹记章台,帘卷日长人困。

形式: 词牌: 长亭怨慢

渡江云

朔风吹破帽,江空岁晚,客路正冰霜。

暮鸦归未了,指点旗亭,弭棹宿河梁。

荒烟乱草,试小立、目送斜阳。

寻旧游、恍然如梦,展转意难忘。堪伤。

山阳夜笛,水面琵琶,记当年曾赏。

嗟老来、风埃憔悴,身世微茫。

今宵到此知何处,对冷月、清兴犹狂。

愁未了,一声渔笛沧浪。

形式: 词牌: 渡江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