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邓真人遗址

三千功满仙升去,留得山前旧隐基。

但见白云长掩映,不知浮世几兴衰。

松稍风触霓旌动,棕叶霜沾鹤翅垂。

近代无人寻异事,野泉喷月泻秋池。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翻译

修行圆满成仙而去,留下山前那隐居的旧址。
只见白云永远缭绕遮掩,世间兴衰更替却无从知晓。
松树梢头风过彩旗微动,棕榈叶上的霜沾湿了仙鹤的翅膀使其下垂。
近来已无人探寻这神奇之事,只有野泉在月光下喷涌,倾泻入秋日的池塘。

注释

三千功满:修行达到极高的成就,比喻功德圆满。
仙升去:成仙升天。
旧隐基:过去隐居的地方,基址。
白云长掩映:白云长久地遮挡、映照。
浮世:瞬息万变的人世间。
几兴衰:多少次的兴盛与衰败。
松稍:松树的顶端。
霓旌动:彩虹般的旗帜轻轻摇动,这里可能指仙家之物。
棕叶霜:覆盖着霜的棕榈树叶。
鹤翅垂:仙鹤的翅膀因沾湿而下垂。
近代:最近的时期。
无人寻异事:没有人来寻找或探究奇异的事情。
野泉:野外自然流淌的泉水。
喷月:泉水在月光下喷涌,有如向月亮喷射。
泻秋池:泉水倾泻流入秋天的池塘中。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道士升仙后留下的遗迹,诗中充满了对自然和超凡脱俗生活的向往。开篇“三千功满仙升去,留得山前旧隐基”两句,既表达了对道士成仙的赞美,也描绘出了道士留下来的遗址。

接着,“但见白云长掩映,不知浮世几兴衰”两句通过白云的流动和覆盖,传递出时间的流逝和世事的无常,表现了诗人对尘世变迁的淡漠和超脱。

“松稍风触霓旌动,棕叶霜沾鹤翅垂”两句则通过松枝在风中摇曳、树叶上结霜的情景,勾勒出一幅生机盎然又不失清冷的画面。这里的“霓旌”指的是古代用来标志仙境的旗帜,而“鹤翅”则是诗人心中那份超脱尘世、自由飞翔的心境。

最后,“近代无人寻异事,野泉喷月泻秋池”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当下人们不再追求高洁境界的感慨,以及对自然美景的独自欣赏。这里的“野泉喷月”形象生动地描绘出泉水在月光下的清澈与壮观,而“泻秋池”则是时间流逝中静谧的自然之声。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道士遗址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于超凡脱俗、返璞归真生活的向往,以及对自然美景的深刻感悟。

收录诗词(7)

王元(唐末宋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生卒年不详。隐居不仕,与翁宏、廖融、李韶等友善。后入宋。《直斋书录解题》卷二二著录《拟皎然十九字》一卷,其中称此书为“正字撰”,盖为二人。工诗,所作《登祝融峰》、《赠廖融》二诗,俱为人所称。后终于长沙。事迹见《十国春秋》卷七五、《诗话总龟》前集卷一〇。《全唐诗》存诗5首、断句1联。《全唐诗外编》补句2联,其中一联又作廖凝诗

  • 字:文元
  • 籍贯:桂州(今广西桂林)

相关古诗词

贺周必大寿联

年与潞公同丙午;日临莱国占中元。

形式: 对联

题鼓联

净慈灵隐三天竺;不及阎妃两片皮。

形式: 对联

伴行惟瘦鹤,寻寺入深云。

形式: 押[文]韵

愤怨诗

于公恸哭三年旱,邹衍含愁五月霜。

今我幽愁还似古,皇天无语但苍苍。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