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玲珑玉·夏日咏冰》由清末近现代初的诗人章钰所作,以夏日之冰为题材,巧妙地将冰的特质与人的品性相融合,展现出一种超脱世俗、追求清凉高洁的精神境界。
开篇“群玉山头,自珍重、作作寒芒”,以群玉山喻冰,冰如群玉般珍贵,散发出寒冷的光芒,营造出一种清冷而高贵的氛围。接着“怜他热客,也教乞与清凉”一句,诗人以“热客”比喻炎炎夏日中的人们,通过冰的清凉给予他们慰藉,体现了冰的无私与关怀。
“梦断瑶池斫雪,尚千年老兵,争谑鄱阳”三句,运用了丰富的想象,将冰比作瑶池之雪,历经千年的岁月,依然保持着顽皮与幽默的本色,仿佛在鄱阳湖畔与人嬉戏,展现了冰的活泼与永恒的生命力。
“空堂。疑仙家、来此捣霜”则进一步深化了冰的神秘与超凡脱俗的形象,似乎有仙家在此捣霜,赋予冰以仙气,使其更加珍贵与神圣。
“好伴筠烟蕙露,料虫天嬉夏,难做商量”描绘了冰与自然界的和谐共生,与筠烟、蕙露相伴,与虫儿嬉戏于夏日之中,却难以被人类完全理解或掌握,体现了冰的独特与不可复制。
“褦襶门前,讶无端、走汗偏僵”一句,以“褦襶”(古代官员的服饰)门前的景象,形象地表现了冰在炎热夏日中的作用,即使是在官员门前,也能带走汗水的疲惫,展现出冰的实用价值与社会意义。
“生就坚凝神骨,尽分付、烘炉试我,不怨郎当”表达了冰的坚韧与自我牺牲的精神,即使在高温下,也不抱怨,而是选择成为烘炉的试金石,考验着人们的意志与品质。
最后,“恨无术,火中莲、移种佛乡”一句,以火中莲花的比喻,表达了对无法将冰的清凉与高洁传播到更广阔世界的遗憾,希望如同莲花般在佛乡中绽放,象征着冰的精神能够得到更广泛的弘扬与传承。
整首词通过对冰的细腻描绘,不仅展现了冰的物理特性,更深入探讨了其象征意义,以及它所蕴含的超然物外、追求高洁的精神境界,是一首富有哲理与艺术美感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