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郑廷举及其伯氏廷瑞

我行出天台,群山秀如舞。

大江忽中开,金汤踞深阻。

地势抱鳌颔,人家缀蜂户。

东南有秀气,天地此融聚。

眼中识郑君,精粹产兹土。

元方亦俊拔,眉秀长鬣古。

严君鹤发新,诸郎凤毛吐。

郑君爱敬客,灯火听夜雨。

剧谈隐民瘼,开口见肺腑。

方今生民困,子亦念此否。

努力树明德,非子不与语。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天台山的所见所感,以及对友人郑廷举及其家族的赞赏。诗中以壮丽的自然景观为背景,展现了深厚的人文情怀。

首句“我行出天台,群山秀如舞”,描绘了天台山的壮丽景色,群山如同在舞蹈一般,展现出一种动态之美。接着,“大江忽中开,金汤踞深阻”则描绘了江水在山间奔腾的景象,金汤象征着坚固的防御,暗示着这里的险要与重要。

“地势抱鳌颔,人家缀蜂户”两句,通过比喻手法,形象地描绘了山势与村落的布局,仿佛大地怀抱巨鳌,而村落如同蜜蜂的巢穴,紧密相连。这不仅展现了地理环境的独特性,也暗示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美好画面。

“东南有秀气,天地此融聚”则表达了对这片土地上独特灵气的赞美,认为天地间的精华在此汇聚,预示着这里有着非凡的意义和价值。

接下来,诗人点出了友人郑廷举及其家族的存在。“眼中识郑君,精粹产兹土”,表明郑廷举及其家族是这片土地上的杰出代表,他们的品质与才华在这里孕育而出。

“元方亦俊拔,眉秀长鬣古”、“严君鹤发新,诸郎凤毛吐”分别描述了郑廷举及其家族成员的外貌与气质,通过“俊拔”、“眉秀”、“鹤发”、“凤毛”等词汇,展现了他们出众的风采与独特的魅力。

“郑君爱敬客,灯火听夜雨”则描绘了郑廷举待客的热情与雅致,即使在夜晚,也能在灯火下倾听雨声,享受宁静与美好。

最后,“剧谈隐民瘼,开口见肺腑”表现了郑廷举关心民生疾苦,他的言语真诚而直接,展现了高尚的品德与责任感。

“方今生民困,子亦念此否”表达了对当前社会困境的关注,询问郑廷举是否也在思考这些问题。

“努力树明德,非子不与语”则是对郑廷举的期待与鼓励,希望他能继续发扬美德,成为引领社会正道的重要人物。

整体来看,这首诗不仅赞美了自然美景与人文精神,更体现了作者对友人的深情厚谊以及对社会责任的深刻思考。

收录诗词(390)

李孝光(元)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赠林泉生兄弟

蟋蟀入床下,鸿雁亦南征。

江头送归客,浩荡万里情。

昨日始识面,已觉畏子行。

萧萧一尊酒,怊怅不能倾。

行子在道路,梦见鹤发人。

悬知灯火夕,笑语久咿嘤。

男子四方愿,养志在致身。

高树春色满,持子听流莺。

形式: 古风

书丘老先生诗轴送蔡石云县正

仙家有浮玉,六鳌引首扛。

天地结根蒂,日月开八窗。

石林千丈碧,云气树赤幢。

飙车不可到,羽仙驾飞艭。

中有元气翁,髯紫修眉庞。大瓢?玉酒,嗽咽香满腔。

而我来问道,心拜气伏降。

赐之琼丹笈,锵然发愚蠢。

大钟雷霆怒,镗鎝谁敢摐。

叹我髓未洗,捣药开昏昽。

饷以五彩笔,送以白鹤双。

归来疑梦寐,恍恍心如撞。

长思天风起,吹渡万里矼。

日暖蛟龙出,巨石撑晴江。

形式: 古风

次江存厚游盖竹洞天韵

地轴蟠东南,水深山幽幽。

仙人五云巢,皎然堕蛮陬。

玉胎白虹暖,石璺青髓流。

羡门安期生,寿考天与俦。

羽旓翠霓旌,光耀夜不收。

芙蓉白玉童,居然导神游。

嗟我闻道晚,爱閒复好修。

坐阅千岁来,疾如递书邮。

神仙不可学,兹焉营一丘。

伐竹构我屋,凿井洗我眸。

赤脚踏紫凤,白云翼之浮。

翻悲赤松子,暮年愿封留。

长啸挥白羽,吾将洗吾愁。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同靳从矩宿雁山天柱院

东南地势下,海水复善齧。

青天久轩轾,独见斗杓揭。

古帝省下上,东维成敧缺。

大灵骏奔走,蛟螭改其穴。

洚水缩地入,万鬼拔山出。

想见风雨黑,电火上下掣。

两柱俄支撑,真宰仰咋舌。

遂令天行健,不复见卼臲。

鬼工巧斲削,又不见剞劂。

日月转半腹,隐避若两蝶。

我夜卧其旁,户外白如月。

开户天冥冥,岝崿立积雪。

居然浑沌素,元气澹不裂。

平生山水性,念此心屡结。

缅怀万物初,天地亦芽蘖。

众人如蝼蚁,细大强区别。

俯仰聊自喻,白云一怡悦。

亭午日气近,鸣鸟著清樾。

我仆膏吾车,前路在嵽嵲。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