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王循道赴省试四首(其三)

秦俗自击缶,齐人善吹竽。

宁闻牛角斗,莫奏凤将雏。

独唱谁能晓,弥天和欲无。

中郎非俚耳,为斲爨中枯。

形式: 古风 押[虞]韵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孙觌所作的《送王循道赴省试四首》中的第三首。通过对比秦俗与齐人的音乐习惯,以及牛角斗与凤雏的比喻,诗人表达了对王循道即将参加省试的祝福与期待。

首句“秦俗自击缶”描绘了秦地人民以击缶为乐的传统习俗,暗示了粗犷、直接的风格。接着,“齐人善吹竽”则展现了齐地人们擅长吹奏竽(一种古老的乐器)的技艺,象征着高雅、细腻的艺术追求。通过这两种截然不同的音乐形象的对比,诗人巧妙地隐喻了不同地域文化的差异。

“宁闻牛角斗,莫奏凤将雏”两句进一步深化了这种对比。牛角斗象征着粗鲁、低俗的行为,而凤雏则是高贵、纯洁的象征。诗人借此表达了一种希望王循道在面对挑战时能保持高洁、不被世俗所染的愿望。

“独唱谁能晓,弥天和欲无”则表达了对王循道个人才能的肯定,同时也暗示了他可能面临的孤独感。在广大的世界中,能够真正理解和支持他的人或许不多,但这也预示着他将凭借自己的才华,在未来的道路上获得认可。

最后,“中郎非俚耳,为斲爨中枯”一句,通过引用典故,进一步强调了王循道的才华与价值。中郎在这里指的是古代善于识才的官员,暗示王循道不仅拥有才华,而且有能力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脱颖而出,就像在爨(烧火做饭的地方)中找到珍贵的木材一样,寓意着他的才华如同珍宝,终将被发现并得到赏识。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不同文化背景的音乐形象的对比,以及对王循道个人品质与才能的赞美,表达了对友人赴试的鼓励与祝福,同时也蕴含了对高尚人格与真才实学的颂扬。

收录诗词(724)

孙觌(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孝宗乾道五年卒,年八十九(《直斋书录解题》卷一八)。为人依违无操,早年附汪伯彦、黄潜善,诋李纲,后复阿谀万俟卨,谤毁岳飞,《宋史》无传。善属文,尤长四六。著有《鸿庆居士集》、《内简尺犊》传世

  • 号:鸿庆居士
  • 籍贯:常州晋陵(今江苏武进)
  • 生卒年:1081~1169

相关古诗词

送王循道赴省试四首(其四)

殖绰拜勇爵,儒冠堪溺中。

可怜毛锥子,譊譊尚争雄。

夫君口击赋,陈言贱雕虫。

行以立谈间,可折万里冲。

形式: 古风

过臻阇黎三首(其一)

龟肌鹤瘦老臞仙,坏衲穿空雪满颠。

无数岩花开自落,青山相对独依然。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先]韵

过臻阇黎三首(其二)

髯龙远舍立疏疏,白甲苍皮十抱馀。

当日青青折钗股,如今老结已传车。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鱼]韵

过臻阇黎三首(其三)

莫便将心到处安,小窗趺坐两蒲团。

芋魁半熟通红火,鼻涕垂颐对懒残。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寒]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