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雪山杲公(其二)

垝垣甫及肩,陋室仅容膝。

夜雪启重扉,春云生四壁。

檐傍潇湘竹,窗临洞庭橘。

与之同岁寒,不受冰霜色。

习气日以轻,持心日以密。

枯木忽闻鸦,仰视明河没。

萧然井臼间,婆娑自舂汲。

清斋疏磬馀,焚香以终日。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僧人居住在简陋的山中寺庙中的生活情景,充满了禅意和自然之美。

首句“垝垣甫及肩,陋室仅容膝。”描绘了寺庙的简陋,矮墙仅及肩,小屋只能容膝,营造出一种远离尘嚣的静谧氛围。

“夜雪启重扉,春云生四壁。”夜晚降雪,推开厚重的门扉,四周被春云环绕,既表现了季节的变化,也寓意着内心的宁静与超脱。

“檐傍潇湘竹,窗临洞庭橘。”竹子与橘树的描写,不仅增添了自然的气息,也象征着坚韧不拔和生机勃勃的精神面貌。

“与之同岁寒,不受冰霜色。”与严冬的寒冷共存,却不被其颜色所染,表达了诗人对困境的从容面对和内心的坚定。

“习气日以轻,持心日以密。”随着修行的深入,内心的杂念逐渐减少,心灵更加纯净,体现了修行的渐进过程。

“枯木忽闻鸦,仰视明河没。”枯木上突然传来乌鸦的叫声,抬头望向天空,银河似乎消失在远方,这一细节富有诗意,引人遐想。

“萧然井臼间,婆娑自舂汲。”在简陋的井臼之间,诗人自给自足,忙碌而自在的生活状态跃然纸上。

“清斋疏磬馀,焚香以终日。”斋戒时钟声稀疏,每日以焚香为伴,表现出对清净生活的追求和内心的平和。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僧人简朴而充满禅意的生活,以及对自然、内心的深刻感悟,是一首富有哲理和美感的作品。

收录诗词(17)

广润(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遣病

自家有病自家知,业力休将药力施。

不向膏肓驱二竖,也无精气守三尸。

心王并舍安闲法,魔众皆成轨范师。

但是浮云生与灭,虚空那得去来时。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月夜探杲公

未见先呼字,因闻叩竹扉。

清真殊不厌,容与澹忘归。

山月卧绳榻,林风吹葛衣。

群机皆已息,何事鹊惊飞。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微]韵

岁杪潘景升过海虞夜集受之内翰斋头得歌字

好音良晤几蹉跎,不意高斋此夜过。

丛竹径幽霜气薄,疏梅香冷月痕多。

寻芳往事樽前语,脱草新诗烛下歌。

二十年来枯寂甚,已无残梦到松萝。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歌]韵

长干宝塔放光偈

戊午孟冬丙辰朔,长干塔下闻天乐。

洪公大建华严期,贤圣粉纭齐赴约。

百千善信云从龙,遐迩资粮川就壑。

众香缥缈烟岚浮,万烛炜煌星斗错。

欲表南询五十三,法筵清众仍相若。

绕塔幢幡四色分,开经钟鼓三通作。

梵呗同宣出妙音,见闻随喜生欢乐。

始知无碍法门中,处处圆融非住著。

只消半偈悟无生,能使群迷趋正觉。

一体均沾法乳恩,情与无情学无学。

野禽并作迦陵鸣,霜风亦共天花落。

塔顶金光觉倍明,塔心宝相如新琢。

铃索时时杂《濩》、《韶》,檐廊夜夜栖鸾鹤。

八面玲珑透碧霄,九层宛转流丹雘。

卷石三山钟阜低,弹丸千里舆图缩。

门门皆得见如来,俨然弥勒开楼阁。

金刚密迹驱雷霆,宝杵灵威失干莫。

慧灯无尽破重昏,甘露洪施济枯浊。

亦如多宝现全身,为听莲华从地跃。

由来此塔非寻常,七宝龛中舍利藏。

往昔神光犹间发,况今大法重敷扬。

啐啄因缘相辏泊,七十二门同放光。

光中出生无量塔,一一悬灯散妙香。

香光庄严亦何限,遍涌金莲坐宝王。

十方菩萨如鳞次,八部天龙若雁行。

化佛光明复如是,法尔神通示寂常。

重重涉入极微妙,梵网珠交心自耀。

此光本是世间稀,见者何人不欣乐。

或齐合掌向虚空,或举高声称佛号。

或投五体拜泥涂,或散千花熏塔庙。

或去忙呼眷属来,或频指点傍人道。

或上危梯或倚楼,或转悲伤或喜笑。

或感禅僧出定看,或留归客停车眺。

或有晏坐空林中,一任稠人自喧闹。

顿除热恼得清凉,病在还苏老还少。

默夺潜消魔外心,无遮重罪咸轻报。

其谁不愿发菩提,种种皆由塔光照。

此时见者诚有缘,莫因不见空哀怜。

即心自性君知不,见与不见皆天渊。

世尊八万四千塔,与我无缝相勾连。

穷劫至今曾不昧,海枯山击光依然。

诸人于此信得及,同泛华严大法船。

敬说此偈再礼塔,八万四千光现前。

形式: 偈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