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夕闲居对雨赠别卢七侍御坦

燕燕辞巢蝉蜕枝,穷居积雨坏藩篱。

夜长檐霤寒无寝,日晏厨烟湿未炊。

悟主一言那可学,从军五首竟徒为。

故人骢马朝天使,洛下秋声恐要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翻译

燕子告别巢穴如蝉脱壳,困居之处连日阴雨毁坏了篱笆。
夜晚漫长,屋檐滴水冷得无法安眠,白天做饭的炊烟也被湿气笼罩还未升起。
领悟主的教诲难以轻易学会,虽然写了五首军旅诗,最终却无用武之地。
老朋友骑着青骢马,可能是朝廷使者,洛阳的秋声恐怕他也要带回去了。

注释

燕燕:比喻诗人自己。
辞巢:离开巢穴。
蝉蜕枝:像蝉脱壳一样。
穷居:困居。
积雨:连日阴雨。
坏藩篱:毁坏篱笆。
檐霤:屋檐滴水。
寒无寝:冷得无法入睡。
日晏:天色已晚。
湿未炊:炊烟未起。
悟主:领悟主人(可能指导师或皇帝)。
一言:一句话。
那可学:难以轻易学到。
从军五首:写的五首军旅诗。
竟徒为:最终无用。
故人:老朋友。
骢马:毛色青白相间的马。
朝天使:朝廷使者。
洛下:洛阳。
秋声:秋天的声音。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秋日黄昏时分的宁静而又有些凄凉的情景。开篇“燕燕辞巢蝉蜕枝,穷居积雨坏藩篱”两句,通过燕子离巢和蝉蜕在枝头鸣叫,以及因连绵细雨导致家园围栏破损的描写,勾勒出一种偏远而又略显荒凉的环境。诗人将这种自然景象与自己的寂寞情怀相联系,表达了内心的孤独和悲凉。

接下来的“夜长檐霤寒无寝,日晏厨烟湿未炊”两句,则进一步渲染了秋夜的清冷和生活的艰辛。诗中通过屋檐上滴落的雨水、夜晚难以入睡以及厨房里烟火不旺,食物久炊不成的情景,强调了秋天的萧瑟与居住条件的简陋。

而“悟主一言那可学,从军五首竟徒为”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政治局势或君臣关系的一种无奈与感慨。诗人通过自己曾经投身军旅,写下五篇诗作却终究没有什么实际效用,来反映个人的微小和历史洪流的巨大。

最后,“故人骢马朝天使,洛下秋声恐要知”两句,则是诗人对远方朋友的思念与担忧。通过“故人骢马朝天使”的描写,可以感受到诗人对旧友的深情。而“洛下秋声恐要知”则表现了诗人对于秋日在洛阳城下的萧瑟声音可能带来的不祥预感,表达了一种担忧和不安。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内心情感的抒发,展现了一个秋天的宁静与凄凉,以及诗人对生活、友情和政治环境的深刻感悟。

收录诗词(21)

窦牟(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贞元进士,历任留守判官。尚书都官郎中,泽州刺史,终国子司业。历河阳、昭义从事,检校水部郎中,赐绯,再为留守判官。入为都官郎中,出为泽州刺史,入为国子祭酒。长庆二年卒,时年七十四。子周余,大中年秘书监

  • 籍贯:扶风平陵(今陕西咸阳)
  • 生卒年:749-822

相关古诗词

送东光吕少府之官连帅奏授

远爱东光县,平临若木津。

一城先见日,百里早惊春。

德礼邀才重,恩辉拜命新。

几时裁尺素,沧海有枯鳞。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送刘公达判官赴天德军幕

特建青油幕,量分紫禁师。

自然知召子,不用问从谁。

文武轻车少,腥膻左衽衰。

北风如有寄,画取受降时。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陪韩院长韦河南同寻刘师不遇

仙客诚难访,吾人岂易同。

独游应驻景,相顾且吟风。

药畹琼枝秀,斋轩粉壁空。

不题三五字,何以达壶公。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东]韵

晚过敷水驿却寄华州使院张郑二侍御

春雨如烟又若丝,晓来昏处晚晴时。

仙人掌上芙蓉沼,柱史关西松柏祠。

几许岁华销道路,无穷王事系戎师。

回瞻二妙非吾侣,日对三峰自有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