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诸公登慈恩寺塔

金祠起真宇,直上青云垂。

地静我亦闲,登之秋清时。

苍芜宜春苑,片碧昆明池。

谁道天汉高,逍遥方在兹。

虚形宾太极,携手行翠微。

雷雨傍杳冥,鬼神中躨跜。

灵变在倏忽,莫能穷天涯。

冠上阊阖开,履下鸿雁飞。

宫室低逦迤,群山小参差。

俯仰宇宙空,庶随了义归。

崱屴非大厦,久居亦以危。

形式: 古风

翻译

金色的神殿耸立入云,直插青天
大地宁静我心悠闲,秋日登高气候宜人
苍翠的草木装点春苑,昆明池碧波荡漾一片
谁说天河高不可攀,此刻我正逍遥其间
虚无的身影融入太和,携手漫步于翠绿山峦
雷雨在幽暗处环绕,神鬼在其中穿梭
神奇的变化瞬息万变,无法穷尽天地边际
宫殿的门扉开启,脚下大雁飞翔
宫室低矮连绵,群山如小丘高低错落
仰望宇宙深感渺小,希望能遵循佛法真理归去
峥嵘的山崖并非宏伟宫殿,长久居住也会有危险

注释

金祠:金色的神殿。
真宇:神圣的建筑。
青云:高空的云彩。
秋清时:秋季清爽的时候。
苍芜:苍翠而荒芜。
昆明池:古代皇家园林中的湖泊。
天汉:银河。
逍遥:自由自在。
太极:中国古代哲学概念,指宇宙的本源。
翠微:青山。
杳冥:幽深昏暗。
了义:佛教术语,指彻底的真理。
崱屴:形容山势险峻。
大厦:宏伟的建筑。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登临慈恩寺塔所见景象和内心感受。金祠起真宇,直上青云垂,一开始就展现出高耸入云的塔形,给人以雄伟之感。地静我亦闲,登之秋清时,则是诗人在这宁静的环境中,也感到了一种心灵上的平静,尤其是在秋季这个清朗的时节。

苍芜宜春苑,片碧昆明池,是对周围景色的描写,苍苔覆盖的春日草地和碧绿如镜的水池,都显得生机勃勃。谁道天汉高,逍遥方在兹,诗人似乎在说,即便是广阔无垠的天河,对于登临者来说,这种超脱尘世的体验也是可以亲身体会到的。

虚形宾太极,携手行翠微,是诗人与朋友一同漫步于青翠的微风中,享受着这份超然物外的快乐。雷雨傍杳冥,鬼神中躨跜,则描绘了一场突如其来的风暴,让人感到即便是自然界,也有它不可预测的一面。

灵变在倏忽,莫能穷天涯,是说自然界的变化无常,即使是诗人,也无法穷尽大自然的奥秘。冠上阊阖开,履下鸿雁飞,宫室低逦迤,群山小参差,则是对登临后的景色进行描绘,从塔顶到脚下的山川,都显得错落有致。

俯仰宇宙空,庶随了义归,是诗人在这广阔的宇宙面前,感慨万千,最终还是随顺自然规律,归于平常。崱屴非大厦,久居亦以危,则是对高塔长居的警醒,即使这座塔不是宏伟的大殿,但长期居住其中,也仍旧是一种危险。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慈恩寺塔周围景色的描写,以及诗人登临时的心境变化,表现了诗人对于自然、宇宙及生命的深刻感悟。

收录诗词(225)

储光羲(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祖籍兖州。田园山水诗派代表诗人之一。开元十四年(726年)举进士,授冯翊县尉,转汜水、安宣、下邽等地县尉。因仕途失意,遂隐居终南山。后复出任太祝,世称储太祝,官至监察御史。安史之乱中,叛军攻陷长安,被俘,迫受伪职。乱平,自归朝廷请罪,被系下狱,有《狱中贻姚张薛李郑柳诸公》诗,后贬谪岭南。江南储氏多为光羲公后裔,尊称为“江南储氏之祖”

  • 籍贯:润州延陵
  • 生卒年:约706—763

相关古诗词

巩城东庄道中作

北陵散寒鸟,西山照初日。

婉娈晋阳京,踟蹰野人室。

南轩草间去,后乘林中出。

霭霭长路暖,迟迟狭路归。

蜉蝣时蔽月,枳棘复伤衣。

城上东风起,河边早雁飞。

夏王纪冬令,殷人乃正月。

涯口度新云,山阴留故雪。

幸逢耆耋话,馀待亲邻别。

总辔出丛薄,歇鞍登峻隅。

春源既荡漭,伏战亦睢盱。

未获遵平道,徒言信薄夫。

形式: 古风

巩城南河作寄徐三景晖

初年雨候迟,巩洛河流小。

摇摇芳草岸,屡见春山晓。

清露洗云林,轻波戏鱼鸟。

唯言故人远,不念乡川眇。

舟楫去潆回,湍溆行奔峭。

寄书千里路,莫道南鸿少。

形式: 古风

杂咏五首.石子松

盘石青岩下,松生盘石中。

冬春无异色,朝暮有清风。

五鬣何人采,西山旧两童。

形式: 古风 押[东]韵

杂咏五首.池边鹤

舞鹤傍池边,水清毛羽鲜。

立如依岸雪,飞似向池泉。

江海虽言旷,无如君子前。

形式: 古风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