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台湾道区天民邀陈迂谷山长程守山司马同游剑潭韵

此日舟休刻,当年剑不腾。

钟声停过客,笠影认归僧。

宝相胸成卐,金刚目有棱。

千潭同一月,悟澈道心澄。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蒸]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深邃的山水画卷。首句“此日舟休刻”,以“舟休”二字,形象地描绘了舟船停泊的静谧景象,仿佛时间在此刻凝固,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氛围。接着,“当年剑不腾”一句,运用象征手法,以“剑不腾”比喻内心的平静与宁静,与前句相呼应,进一步强化了诗中所营造的宁静氛围。

“钟声停过客,笠影认归僧。”这两句通过钟声和僧人的行踪,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幽静与和谐。钟声似乎在召唤着归途中的旅人,而僧人的笠影则在光影中显得格外清晰,仿佛是引导着人们回归内心深处的指引者。这两句不仅描绘了视觉与听觉的和谐统一,也暗示了心灵的归宿与平静。

“宝相胸成卐,金刚目有棱。”这两句运用了佛教的意象,宝相佛的形象与金刚的威严并置,既体现了对宗教信仰的崇敬,也寓意着内在力量的坚定与外在世界的庄严。宝相佛的卍字图案象征着吉祥与圆满,而金刚的棱角则代表了坚强与不可动摇的决心。

“千潭同一月,悟澈道心澄。”最后两句将自然景观与内心世界巧妙结合,千潭之水映照着同一轮明月,象征着万物皆有其共通之处,也暗示着通过观察自然,可以领悟到内心的平静与清明。这里的“悟澈道心澄”表达了诗人对于宇宙真理的深刻体悟,以及对内心世界的纯净追求。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以及对内心世界的深刻探索,展现了诗人对宁静、和谐与内在平和的向往与追求,同时也蕴含了深刻的哲学思考和宗教感悟。

收录诗词(3)

陈树蓝(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妾薄命

十岁见新月,殷勤下阶拜。

十二解风情,背人画眉黛。

十四去采莲,蜂蝶随满载。

羞见双鸳鸯,手把荷叶盖。

十六未许人,风流颇自爱。

小开骂西风,飘荡到裙带。

十八伤命薄,坠入烟花界。

一曲杜韦娘,泪洒沽酒旆。

形式: 古风

相思曲

郎在溪之南,妾在溪之北。

一水自盈盈,日夜长相忆。

忆郎二月来,溪口花正开。

忆郎三月去,溪头柳飞絮。

柳絮乱夕曛,唤郎郎不闻。

梦魂不怕险,飞过一溪云。

云深郎不见,溪水白于练。

可怜鸳与鸯,翻成劳与燕。

溪水远接天,怜郎亦自怜。

何当北风大,吹妾到郎边。

形式: 古风

大安秋望

一江风打钓鱼船,十里潮荒种蛤田。

歌板酒旗都不见,冷清清是白鸥天。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先]韵

手植朱子祠梅花

赏遍花丛爱老梅,贤祠左右手新栽。

写真旧有广平赋,入妙谁如和靖才。

风送清香迷瀚海,月移孤影度澄台。

应知雨露春来厚,独向元正傲雪开。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