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浪淘沙》由清代诗人张绚霄所作,以天上月圆起笔,引出人间游仙的想象。诗中运用了珠玑、枣李、绣口、锦心等形象化的词语,描绘了一幅充满诗意的画面。"珠玑付与枣李镌",以珠玑比喻珍贵的言语或思想,赋予枣李以雕刻技艺,寓意这些美好的话语将被铭记和传承。
接着,“绣口锦心前世种,尽足流传”两句,进一步强调了诗人的才华与作品的不朽性,仿佛这些佳句是前世精心培育的花朵,如今绽放于世间,供后人欣赏与传颂。这种对才华与作品永恒价值的肯定,体现了诗人对于艺术创作的深沉思考和高度自信。
“翰墨有良缘。酬唱频年”,则表达了诗人与友人之间的深厚情谊和频繁的文学交流。在共同的爱好和追求下,他们通过诗歌相互赠答,共同提升,形成了良好的文缘。这不仅增进了个人的艺术修养,也为文学史留下了宝贵的篇章。
最后,“挑灯惆怅不成眠。云帔霞裳何处也,碧海青天”四句,描绘了诗人深夜独坐,思绪万千的情景。他似乎在追寻着那些如同云帔霞裳般飘渺而美丽的意象,它们或许代表了理想、梦境或是逝去的美好时光。然而,在现实与梦想之间,诗人感到一种淡淡的忧伤和迷茫,难以入眠。这种情感的细腻表达,展现了诗人对生活、对世界的深刻感悟,以及在追求美好过程中所面临的困惑与挑战。
整体而言,《浪淘沙》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情的笔触,展现了诗人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邃的情感世界,是一首富有哲思与美感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