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胜国传遗老,开山托巨矶。
三衣藏服冔,一钵寄餐薇。
名姓尘寰灭,波涛过客稀。
祇听松竹韵,三叹出岩扉。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古代遗老在战乱之后遁入佛门的生活境遇与心境。诗人以简练的语言勾勒出一幅历史变迁中的隐逸图景。
首句“胜国传遗老”,点明了主人公的身份——一位来自往昔盛世的老人。接着,“开山托巨矶”一句,形象地描述了这位遗老选择在繁昌三山矶这样一个险峻之地修行,隐居避世。通过“三衣藏服冔,一钵寄餐薇”两句,进一步展现了他简朴而虔诚的生活状态,身着僧衣,以一钵为食,餐薇而生,生活极其朴素。
“名姓尘寰灭,波涛过客稀”两句,表达了主人公在战乱后的世界中,名利俱散,人迹罕至,孤独而宁静的生活状态。最后,“祇听松竹韵,三叹出岩扉”则以自然界的松竹之声,象征内心的平静与超脱,同时暗示了主人公对世事的深沉思考与感慨。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一位隐士生活的细腻描绘,展现了个人在历史巨变中的抉择与内心世界的深刻探索,充满了哲思与情感的共鸣。
不详
与方苞、刘大櫆并称为“桐城三祖”。一字梦谷,室名惜抱轩(在今桐城中学内),世称惜抱先生、姚惜抱。乾隆二十八年(1763)中进士,任礼部主事、四库全书纂修官等,年才四十,辞官南归,先后主讲于扬州梅花、江南紫阳、南京钟山等地书院四十多年。著有《惜抱轩全集》等,曾编选《古文辞类纂》
故人与我尚人閒,曾傍金羁玉笋班。
地势风烟难蜀道,天涯云水各江关。
偶将文笔传消息,竟谢簪缨孰往还。
衰鬓不妨论事业,发挥潜德又诛奸。
深谷高岩寺阁扃,疏林谷口见溪亭。
亭中恐是庞居士,坐对无埃山四青。
未凋林碧发梅红,石壁天齐岸势穷。
摇艇更深何所遇,武夷君在白云中。
春雨高梧洒夜凉,梦楼诗卷伴虚堂。
未知他士堪看否,我自微吟欲断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