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徐氏金湖书院

古艾地多胜,修宁景最幽。

溪声常到枕,山色正含秋。

树密苔封径,庭虚月满楼。

清辉光累世,高义藉名流。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翻译

古代艾地景色优美,修宁的风景最为幽深。
溪水声常常传到枕边,山色正带着秋天的韵味。
树木繁茂,青苔覆盖小径,庭院空旷,月光洒满楼阁。
清冷的月光世代照耀,高尚的节操借由名流传承。

注释

艾地:古代的地方。
修宁:地名,可能指一处宁静优美的地方。
幽:幽深,安静。
溪声:流水的声音。
枕:枕头。
含秋:带有秋天的气息。
树密:树木茂密。
苔封径:青苔覆盖小路。
庭虚:庭院空旷。
月满楼:月光洒满楼阁。
清辉:清冷的月光。
累世:世代相传。
高义:高尚的节操。
藉:凭借,通过。
名流:有名望的人。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处幽静的书院景色,充满了对自然之美和文化传承的赞美。开篇“古艾地多胜”表明书院位于一片古老而又雄伟的地方,"修宁景最幽"则强调了这里的宁静与深远。接下来的"溪声常到枕,山色正含秋"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声音和颜色的变化,是诗人在此地所获得的心灵滋润。

"树密苔封径,庭虚月满楼"则描绘出书院中树木浓密、苔藓覆盖小路,庭院空旷而月光充盈的景象。这里的"封"和"满"字用得好,让人感受到一份静谧与丰盈。

最后两句“清辉光累世,高义藉名流”表达了诗人对书院文化传承的敬仰,以及对那些在历史长河中留下美好名字的人物的赞誉。"累世"和"藉"字分别传递出时间的沉淀与荣耀的积累,体现了诗人对于这所书院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高尚品格的认同。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美景的细腻描写,以及对书院文化精神的颂扬,展现了一种超脱尘世、寄情山水的意境,同时也彰显了作者作为知识分子的自豪与使命。

收录诗词(1)

冯拯(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甲子循环幸一终。

形式: 押[东]韵

淳熙壬寅沿檄游洞天

洞府深沈别有天,翚飞楼阁耸晴烟。

诗传玉局惊凡目,丹就金炉记昔年。

翠涌千波横绝壁,风吹万籁入飞泉。

他时待我功成后,卜室青山绝世缘。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祝融峰

手执筇敲结佩刀,直趋危顶一峰豪。

回头朝市声声远,接武烟霞步步高。

天上召雷池水涨,人间祷雨穴风号。

九千七百三十丈,翠压江湖几点涛。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豪]韵

送程给事知越州

前岁虎符才罢府,此时龙节复行台。

江湖远地虽劳力,大紫中楹正择才。

召伯甘棠歌旧治,并州竹马喜重来。

莫将华发嗟寒素,会见青云道路开。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