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烟波何处是汀洲,白鸟归来且下楼。
木落更随寒雨尽,山空仍带夕阳愁。
诗筒去是兰亭事,客棹来非剡水游。
我问两人同榜彦,仕方行义若为羞。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深秋时节,淮河岸边的凄美景象。诗人站在望淮亭上,眺望远方,烟波浩渺,不知何处是那片宁静的汀洲。白鸟归巢,似乎在呼唤着诗人一同返回。随着树木的凋零,寒雨的降临,山色显得更加空旷,夕阳的余晖中,似乎带着一丝愁绪。
诗中的“兰亭”和“剡水”都是古代文人雅集之地,诗人以这两处典故,表达了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而“仕方行义”的句子,则透露出诗人对于官场行为的反思与批判,认为官员应当践行道义,不应有丝毫的羞愧或违背。
整首诗情感丰富,既有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也有对社会现象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诗人深厚的人文关怀和对理想的追求。
不详
因晚年居楚州南门外,故自号南郭翁。生于宋仁宗天圣六年,卒于徽宗崇宁二年,年七十六岁。政和六年(1116),赐谥节孝处士。家乡人为其建 “徐节孝祠”,明清两代均有修缮,毁于解放初期。《宋史》卷四五九有传
甘露洒时黄道肃,绀霞环处紫宫严。
金华未启瑶台晓,流月奔星共一帘。
真童列仗严如兵,诛奸号令雷风行。
俄闻一物不遂性,急传口诏春阳生。
天兵十万著犀衣,手执金幢踏彩霓。
龙共玉麟相次列,群鸾班在凤凰西。
紫瑶阙上烟霞晓,赤玉阶前剑佩齐。
十二金童传诏罢,云冠星弁一时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