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杯渡移从西域来,一枝五叶翠成堆。
谢师致此为吾寿,使向湖山深处栽。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吴芾的作品,名为《昔杯渡禅师自西域开山隐静止携五叶松来岁月既远余求此山中之松已化为乌有矣护国远老知余此意遍搜之天台山中得于玉霄峰下移以见饷遂为林下之光因诗以谢之》。这首诗反映了作者对禅师的敬仰以及对自然美景的赞美。
从诗的第一句“杯渡移从西域来,”,就可以看出作者在描绘一幅生动的画面:禅师携带着五叶松的枝条,从遥远的西域归来。这里的“西域”指的是中国古代对新疆及更西边地区的称呼,而“杯渡”则是禅师的一个名字。这一句通过生动的意象,传达了作者对于禅师不远千里而来的敬仰之情。
接下来的“一枝五叶翠成堆”,进一步描绘了这五叶松的美丽景象。这里,“一枝”指的是禅师手中的那一枝松,而“五叶”则是这枝松上生长着的五片叶子。“翠成堆”则形容这些叶子的颜色和排列,显得整齐而有序,如同绿色的宝石一般。通过这样的描写,诗人传达了对自然之美的赞赏。
“谢师致此为吾寿”,表达了作者对于禅师带来的松枝表示感激,并将其视作自己的长寿象征。在中国文化中,松树常被视为长寿和坚韧不拔的象征。这里,“谢师”是对禅师的感激,而“致此为吾寿”则表达了作者将这枝松看作自己健康长寿的一个标志。
最后两句“使向湖山深处栽,护国远老知余此意”,则揭示了诗人希望将这些松树种植于湖山之间,使其生根发芽,并且希望禅师能够理解这个愿望。这里,“使向”表示一种请求或者命令,而“湖山深处栽”则是具体的行动。而“护国远老知余此意”,则表达了诗人希望禅师(在这里被称为“护国远老”)能理解并支持他将松树种植在美丽自然环境中的愿望。
总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对禅师行动的赞扬,表达了作者对于友情、自然美以及生命长久等主题的深切感悟。
不详
浙江台州府人(现今浙江省台州市仙居县田市吴桥村)人。绍兴二年(1132)进士,官秘书正字,因揭露秦桧卖国专权被罢官。后任监察御史,上疏宋高宗自爱自强、励精图治
君爱山间十八公,俨然风操出樊笼。
四时已占青青色,更有松黄胜万红。
甲第巍然数百间,一朝人去顿摧残。
寄言行客休兴叹,但积阴功后代看。
破雨冲风万骑趋,人人轻捷过飞凫。
要须直捣天山去,趁取河冰塞槁枯。
此日老法从,当年穷秀才。
从今归去好,非不遇时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