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少室尽西峰,鸣皋隐南面。
柴门纵复关,终日窗中见。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幽静的山中生活。开篇"少室尽西峰,鸣皋隐南面"两句,通过对山中居所位置的描述,营造出一种远离尘世、深藏于自然之中的氛围。"少室"暗示了一个简朴而不起眼的住处,而"尽西峰"则指这座小屋紧邻着西边的高峰,给人以巍峨雄伟之感;"鸣皋隐南面"中的"鸣皋"可能是山谷间的小溪或水流,因为有声音,所以称为"鸣",而这些都隐藏在南面的山势中,增添了一份神秘。
接下来的"柴门纵复关,终日窗中见"两句,则从居住者的生活状态出发,进一步渲染了山中生活的宁静与孤独。"柴门"指的是用木柴编织而成的简陋之门,而"纵复关"则表明即使门是敞开的,也无人打扰;"终日窗中见",诗人终日望着窗外的景致,这里的"见"字,不仅仅是视觉上的观察,更有心灵上的感悟和体验。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环境的细腻描写,表现了诗人对于山中隐逸生活的向往,以及对远离尘嚣、归于自然的渴望。语言简洁而富有画面感,情感真挚而又不失淡定,使读者仿佛也能感受到那份超然物外的宁静与安详。
不详
卒于唐代宗大历五年(公元770年),著名诗人。先世居甘肃泾州。天宝十五年进士。曾官无锡尉,大历初入河南节度使王缙幕,终左拾遗、右补阙。其诗清新飘逸,多飘泊之感
上路各乘轩,高明尽鸣玉。
宁知涧下人,自爱轻波渌。
草遍颍阳山,花开武陵水。
春色既已同,人心亦相似。
艳唱召燕姬,清弦待卢女。
由来道姓秦,谁不知家楚。
传杯见目成,结带明心许。
宁辞玉辇迎,自堪金屋贮。
朝朝作行云,襄王迷处所。
细草亦全高,秋毫乍堪比。
及至干霄日,何人复居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