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道人

偶读黄庭欲寄音,闻君今已恋琪林。

诛茅结屋云山里,祇恐云山不住心。

形式: 七言绝句 押[侵]韵

鉴赏

这首明代陶益所作的《寄道人》,以简练的语言描绘了一位诗人对道人的思念之情,以及对云山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首句“偶读黄庭欲寄音”,诗人偶然间阅读了《黄庭经》这一道家经典,内心激起了想要传达心意的冲动。这里不仅展现了诗人对道家文化的亲近,也暗示了他与道人的深厚情谊。通过“欲寄音”这一动作,透露出诗人对远方道人的深切关怀和思念。

次句“闻君今已恋琪林”,诗人得知道人如今已经沉醉于琪林之中,表达了对道人生活状态的了解和认同。琪林,常被比喻为仙境或理想中的桃源之地,此处象征着道人追求的精神家园。这句不仅赞美了道人的生活情趣,也流露出诗人对这种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生活方式的向往。

接下来,“诛茅结屋云山里”,诗人想象自己在云雾缭绕的山中建造茅屋,隐居其中。这不仅是对道人生活方式的模仿,也是诗人内心深处对自然、对宁静生活的渴望。通过“诛茅结屋”这一具体行为,形象地展现了诗人对远离尘嚣、回归自然的向往。

最后一句“祇恐云山不住心”,诗人担心自己即使身在云山之中,内心仍难以真正放下尘世的牵绊。这句话既表达了对现实与理想的矛盾,也体现了诗人对自我心灵净化的深刻思考。同时,也流露出一种对理想生活难以完全实现的无奈与感慨。

整体而言,《寄道人》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生动的意象运用,展现了诗人对道家文化、自然生活以及内心世界探索的深刻思考,是一首富有哲理意味的佳作。

收录诗词(504)

陶益(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听里中谐谈

乡园昔别已多年,月旦今评孰最贤。

老我但知閒是好,丝瓜藤下枕书眠。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先]韵

闻寇拟呈吴督捕

寇至乡村多废宅,人忧离乱半投城。

龙旂即应羽书急,雉堞随消烽火明。

缓带轻裘挥远戍,围棋别墅系长缨。

知君不数将家种,岂向辕门漫诘兵。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寄吉安颜山农

念昔青莲舫,逢君白鹭洲。

行藏虽各遇,气义实相投。

畎亩躬耕乐,云山力学优。

祇今成阔别,千里思悠悠。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寄永新诸同志

昔入鳌城路,居连君子乡。

襟怀皆道器,文采悉天章。

卞璧终知遇,隋珠莫韫藏。

相期如霁月,千里共清光。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