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云山作

为挹仙踪拄碧筇,白云峰接紫云峰。

山连罗障秋涵郭,寺挂流霞暮隐钟。

落月未归珠树鹤,飞泉常护法池龙。

蘼芜丹灶今何处,始忆神楼不易逢。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冬]韵

鉴赏

此诗描绘了白云山的壮丽景色与神秘氛围。首联“为挹仙踪拄碧筇,白云峰接紫云峰”以“碧筇”点出登山之行,以“仙踪”暗示山中可能存在的仙人遗迹,同时通过“白云峰”与“紫云峰”的连接,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意境。颔联“山连罗障秋涵郭,寺挂流霞暮隐钟”进一步展开画面,山峦相连,仿佛与四周的城郭融为一体,而寺庙在傍晚时分,如同被流霞所挂,钟声隐没于暮色之中,展现出一种静谧而又神秘的美。颈联“落月未归珠树鹤,飞泉常护法池龙”则通过“落月”与“珠树鹤”,以及“飞泉”与“法池龙”,分别描绘了夜晚的宁静与水边的生动景象,鹤与龙的出现,更增添了山中传说色彩。尾联“蘼芜丹灶今何处,始忆神楼不易逢”表达了对山中古迹的追寻与怀念,同时也流露出对神仙居所难以寻觅的感慨,整个诗篇充满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神秘传说的向往。

收录诗词(19)

李待问(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越台(其一)

海色晴分映远空,野棠笼翠故山中。

葡萄祇道骄秦尉,扶荔曾闻筑汉宫。

鸿雁影沉沧屿月,鹧鸪啼咽绿杨风。

歌尘不惹千秋恨,赢得高台挂夕风。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越台(其二)

南国周遭入望平,荒台犹有越王名。

赤精已耀终归命,黄屋初乘是抗衡。

日拥瀴溟天岳动,潮迎舶趠海云生。

楼船一度窥秦服,忆道沧桑几变更。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入典剧署作

自许投身粤水边,病慵那得溷三铨。

新恩喜值飞龙日,旧署惊看画鹤年。

未有涓埃酬圣主,敢将疏拙对时贤。

东方更忆艰难计,每为除书一黯然。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九成台有怀

台枕秋江拂曙凉,先人曾此赋重阳。

碧纱掩映还生色,彩笔低回几断肠。

五岭风烟归逸兴,百年身世付清商。

屏星没后知音迥,遗草空令讽咏长。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