拈花寻放处西林鄂公句也为下转语率成四章(其三)

拈花寻放处,放处便生春。

悟入光明藏,情删苦恼因。

宝花当下境,金粟后来身。

空外原无际,中天一月真。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鉴赏

这首诗以“拈花寻放处”为引子,描绘了一幅禅宗智慧与自然美景相融合的画面。诗人通过“放处便生春”的描述,巧妙地将禅理与季节更替的自然现象联系起来,暗示了心灵的觉醒如同春天的到来,给人以生机勃勃、万物复苏之感。

“悟入光明藏,情删苦恼因”,这两句进一步深化了主题,表达了通过禅悟达到内心光明,消除情感困扰和痛苦根源的深刻哲思。诗人在这里运用了“光明藏”这一佛教术语,强调了内在精神世界的纯净与光明,以及通过禅修达到解脱烦恼的可能。

“宝花当下境,金粟后来身”,这两句则将禅悟的体验具象化为“宝花”与“金粟”,前者象征着当下即刻的觉悟与美好,后者则预示着未来的成就与圆满。这种比喻不仅富有诗意,也蕴含了佛教中关于因果循环、不断修行最终达到涅槃境界的思想。

最后,“空外原无际,中天一月真”两句,以广阔的天空和明月为喻,表达了宇宙的无限与禅悟的真理。空无边际象征着心灵的广阔与自由,而“中天一月”则寓意着真理的永恒存在,无论在何种情境下都能照亮前行的道路。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意象和深刻的哲理,展现了禅宗思想与自然景观的和谐统一,引导读者在日常生活中寻找内心的平静与智慧,体现了中国古典诗歌中追求精神超越与人生智慧的传统美学价值。

收录诗词(4)

候钧(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拈花寻放处西林鄂公句也为下转语率成四章(其四)

拈花寻放处,珍重为名花。

恰好无多地,吾生自有涯。

敢因私雨露,随分到清华。

寄语花前客,妍媸莫漫加。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麻]韵

五里塘即事

百尺高楼接水天,法王宫殿柳堤边。

曾奉三岛群仙境,一阁秋声半树烟。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先]韵

华藏山寺岁暮偶作

岑寂冬残有所思,空山伏枥且随时。

寺分湖月三千顷,殿绕松云一万枝。

雪扫南窗煨芋火,酒斟东阁伴梅诗。

书生何暇林泉事,太息空教壮岁驰。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题邵文庄公海天石屋

渊明归去爱林丘,意匠经营洞壑幽。

不负名山惟石室,本来高处有琼楼。

松龛隐隐三霄雾,蓬岛茫茫万里秋。

壁上前贤新刻像,两朝遗迹此中留。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