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以简朴的生活态度和超然的处世哲学为基调,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淡泊名利的人生态度。
首句“备米柴茶是事殷,茅茨蓬户不惊人”,描绘了诗人日常生活的忙碌与简朴。他准备着生活必需品,居住在简陋的茅屋中,不追求奢华,不引人注目,体现了他内心的宁静与满足。
接着,“晨朝有粥斋时饭,资我如常任运身”两句,进一步展示了诗人对生活的态度。他每日清晨有粥可食,斋时有饭充饥,这样的生活对他来说已足够,他随遇而安,顺其自然,不为外物所累。
“冬至息心随分过,春来量力事须勤”则表达了诗人对季节变化的顺应与努力。冬至时节,他内心平静,随分而过;春天到来,他根据自己的能力勤奋做事。这种顺应自然、量力而行的态度,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智慧与和谐。
最后,“支持若得今生度,来世还如无事人”两句,表达了诗人对生命意义的思考。他认为,只要能度过今生,来世也应如同无事之人,即保持内心的平和与自由。这种超越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思想,展现了诗人深邃的人生观和超脱的精神境界。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日常生活场景的描绘,展现了诗人淡泊名利、顺应自然、追求内心平和与精神自由的人生态度,是一首富有哲理意味的佳作。